不少藥房在產品上,貼有價目牌,消費者可細看相關計價單位。
香港「購物天堂」美譽向來吸引不少旅客來港購物,隨着旅遊業復甦,藥房及藥店亦再次成為消費熱點。消委會表示,今年首8個月接獲548宗涉藥房及藥妝店的投訴,與去年同期相若;當中七成投訴人為旅客,包括有人誤買影射貨品,亦有旅客發現單據內容與購入量不符。消委會批評做法對本港整體零售和旅遊業界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削弱旅客對消費環境的信心。
有旅客購安宮牛黃丸疑誤買影射貨
消委會今年1至8月接獲548宗藥房及藥妝店投訴,與去年同期的556宗相若,當中四成涉「斤變両」、「両變錢」;部分則涉購入影射貨品。其中一宗個案,有內地遊客在本港藥房購買心儀品牌的安宮牛黃丸,但過程中無提及品牌名稱,見店員推介一盒「北京安宮牛黃丸」,他見包裝設計類似心儀品牌的產品後,便付款約2,640港元購入3盒。
其後該遊客事後細閱產品發現,產品生產商名稱與心儀品牌相差一字,懷疑屬假冒或影射貨品,遂向消委會求助,冀憑單據安排退貨退款。藥房回覆消委會時,無回應該藥品是否影射其他品牌,但願意全額退款,遊客事後亦完成相關手續。
另一內地遊客於藥妝店購買1盒6瓶裝藿香正氣水及其他藥品,離港後檢查收據時,發現單據列出的藿香正氣水為1盒12瓶,售價為港幣170元,實際收到的貨品卻為6瓶裝。該遊客質疑藥妝店多收1倍費用。遊客及後參考其他店舖售價,發現同款6瓶裝普遍售40至50元,遂向消委會求助,要求退回多收款項。
藥妝店回覆消委會重申,該品牌的藿香正氣水沒有12瓶版本,店內6瓶裝版本售價確為170元。經消委會調停,藥妝店建議該遊客帶同單據到店處理,會向旅客額外提供一盒6瓶裝產品。不過由於該遊客暫未有計劃再次訪港,要求退回一半貨款。經消委會進一步調停,該店同意透過電子支付平台退回一半貨款。
沈朝暉(周令知攝)
消委會總幹事沈朝暉指,上述個案與言語不通有關,舉例銷售中藥時,若消費者並非中國人,更容混淆計量單位;建議消費者,認清需要及分清標價單位,若有心儀牌子應提出,亦可檢視相關中成藥編號以便分辨,購買時宜拍攝價錢牌,及後亦留存單據,方便將來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