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7-09-29 06:00:00

首席執行官與你面對面 香港地產業常青樹施永青

分享:
施永青希望自己的財富在有生之年能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更多人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施永青希望自己的財富在有生之年能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更多人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施永青認為政府應透過土地政策來幫助香港人。

施永青認為政府應透過土地政策來幫助香港人。

天生好自由的施永青從不喜歡墨守成規:小時候,他不愛上學;投入社會後,他放棄原有穩定的教職工作,投身地產代理行業;後來,他白手創業,用老子「無為而治」的理念管理集團,積極主動放權,給予員工最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任由市場汰弱留強。這種「無為」的管治理念取得「有為」的好效果:集團的地產業務涉獵廣闊,除地產業外,業務結構也越來越多元,集團現已成為多樣化的投資王國。對於自己所得到的一切,施永青認為一定要回饋社會,因為他深信將財富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文字整理:黃梓瑜   相片提供:香港電台

Ad Block


從一萬元到過百億的傳奇創業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香港開始確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地產市場亦從股市泡沫破滅後迅速復甦。就在這時,施永青和舊同學各自拿出僅有的5000元,開始經營地產生意。創業初期十分艱苦,施永青憶述:「我和拍檔兩人合租一張寫字枱輪流辦公。一人外出跑生意、一人就在辦公室辦公,如果遇到兩人都需要辦公的情況,另外一人則搬一張圓凳在旁工作。」即使如此,施永青憑之前在地產發展商工作一年多積累的工作經驗和人脈,創業第一個月就接到生意,公司發展很快就上了軌道。

隨著內地改革開放將樓市商品化、市場化,施永青在1992年進軍內地市場,那時他主要做一手市場生意:在地產開盤前幫發展商做策劃;在開盤後幫發展商做銷售。由於內地的社會習慣、政治、法治、稅例不同,在內地做生意不能墨守香港的營商模式,必須靈活變通,施永青懷著「沒有時間表,沒有路線圖,想辦法活下來」的心態,不斷摸索,逐步擴大在內地的房地產生意。

近年,施永青還涉足投資移民、資料整合、軟件開發等不同領域,帶領集團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施永青認為自己事業的成功歸功於本業地產生意的根基打得牢固:「一開始若把自己的兵力分散開很難做得好,後期是公司達到一定的規模,本業相對純熟、有積累才擴展。」

Ad Block


調動員工積極性 公司發展更蓬勃
施永青事業的成功除了他敢闖敢試的拼搏精神、眼光獨到的投資策略,也得益於他善於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使公司發展越來越蓬勃。一方面他十分重視員工的自主空間,多給員工意見,絕少給指令,員工可自行決定是否選用或參考他的意見,最後後果由他們承擔。此外,他施行「三三三制」的分配制度:三分之一的利潤給員工、三分之一的利潤給股東、三分之一的利潤用於再投資再發展。只要公司賺錢,所有員工都受惠,鼓勵他們積極工作。

Ad Block

曾經打過工的施永青很了解打工仔的心態,所以他做老闆之後,他反覆問自己:「如果給員工一般的報酬,他怎麼會給特殊的服務你呢?」因此,他為了能夠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又彰顯公平,把員工的報酬和貢獻掛鈎,如果不能直接掛鈎的就和公司整體盈利掛鈎。長此以往,公司員工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動性,盡心盡力為公司效勞。


港府發揮效用 解港人上樓難
面對香港樓市高企,市民難以上車的現狀,施永青認為主要是地價被投資因素扭曲。對此,政府應推行一些政策使某些土地不受投資因素扭曲,規定受惠者只能是香港未置業人士,從而壓低地價。另一方面他寄語香港青年人不要對前景太悲觀,應該積極面對未來的挑戰。

Ad Block

施永青深信「只有當自己的價值在他者身上體現出來,自己才可以無限延展」,他希望自己的財富在有生之年能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更多人可以過更好的生活。因此他透過聯合國難民署及國際非政府組織幫助在災害和戰亂中流離失所的平民。另一方面,他成立工作隊在中國農村開展扶貧工作: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廣農業新科技、組織農村合作社、通過小額貸款方式借錢給農民,讓他們自行開展農業項目,最終脫貧致富。

香港電台節目《首席執行官與你面對面》,邀請不同界別菁英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節目逢周五,上午10時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播放;視像版逢周六,下午5時至6時於港台電視31、31A播出。港台網站及流動程式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