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5-20 04:30:19
日報

騙徒扮鄰居投訴漏水噪音呃資料或金錢 私隱公署︰接4查詢2投訴

分享:
市民接可疑「鄰居」短訊或來電,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可先聯絡屋苑的物業管理處查詢或求證。

市民接可疑「鄰居」短訊或來電,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可先聯絡屋苑的物業管理處查詢或求證。

騙徒手法推陳出新,近月有市民收到聲稱是鄰居的短訊,投訴漏水或噪音問題,誘使事主回覆或要求以即時通訊軟件聯絡,再以不同方法套取市民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自3月起,已接獲4宗相關查詢及兩宗投訴,涉及九龍及新界區不同屋苑;籲市民慎防詐騙新手法,若接獲相關懷疑詐騙短訊或來電,可先聯絡屋苑的物業管理處查詢或求證。

騙徒自稱是事主的鄰居,以短訊投訴漏水或噪音問題,誘使事主回覆或要求以即時通訊軟件聯絡,以作進一步的商討。一旦展開對話,騙徒會假扮有意發展情緣等各種手法取得事主的信任,從而騙取金錢或個人資料;或誘使事主點擊不明連結並進入偽冒網站,藉此套取其個人資料。據了解,馬鞍山富寶花園及錦龍苑,近日有逾十人表示收曾到此類訊息。

adblk5

警方上月底亦曾透過社交平台提醒市民,「漏水情緣來襲!小心騙徒假扮鄰居詐騙」,藉住所漏水或噪音等藉口打開話匣子,之後再詐騙。

私隱專員公署昨亦透露,自3月起,共接獲4宗相關查詢及兩宗投訴。私隱專員鍾麗玲昨呼籲市民慎防新式的詐騙手法,若接獲懷疑詐騙短訊或來電,可先聯絡屋苑的物業管理處查詢或求證。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公署又指,提供個人資料前應「停一停、諗一諗」,切勿隨意點擊或掃描可疑的超連結及二維碼,也不要登入任何可疑網站;即使對方可於短訊中道出你的個人資料,若有懷疑應先以其他聯絡方式查證對方或有關機構的真偽;留意私隱專員公署、警方或相關機構公布的防騙資訊,並向身邊親友,尤其是長者及青少年分享與騙案有關的資訊,以加強防騙意識。

adblk6

警半月接近700宗網購騙案

另外,警方亦透露,5月截至16日,接獲近700宗網購騙案,損失金額超過2,000萬元。當中涉及演唱會門票騙案佔一成八,涉款逾190萬元。有受害人透過小紅書購買4張內地演唱會門票,當完成付款後,對方便以核實受害人身份為由要求繳付保證金。受害人轉帳超過39萬元至指定戶口。騙徒繼續要求繳付更多保證金,受害人才驚覺受騙。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