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5-27 22:20:51

騙案|二次詐騙現新手法 訛稱同屬受害者 網絡平台開帳戶助取騙款 套個人資料

分享:
HKCERT指近日又有新的「二次詐騙手法」。(HKCERT提供)

HKCERT指近日又有新的「二次詐騙手法」。(HKCERT提供)

過往曾有市民墮入「追回騙款二次詐騙」的陷阱,即騙徒聲稱可協助受害人追回騙款,實情乘機騙取對方的銀行資料等,再進行詐騙。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表示,近日有騙徒冒充HKCERT,進行新式「二次詐騙」手法,騙徒會聲稱同是騙案受害者,聲稱已追蹤到被騙資金,並誘使對方在某網絡平台開設銀行帳戶,從而騙取受害人資料,更收取所謂的「保證金」。HKCERT提醒市民要保持警覺。

HKCERT表示,近日發現一種新型「追回騙款二次詐騙」手法。騙徒獲取了騙案受害人的名單,包括姓名、電話、被騙金額等。騙徒A首先透過WhatsApp聯絡受害者,聲稱自己同是騙案受害者,正集合其他受害者共同尋求協助。騙徒A可能會提供正確的受害人資料和被騙的金額,獲取受害人的信任。數日後,騙徒A聲稱已找到追蹤被騙資金的方法,並邀請受害者加入一個名為「詐騙資產追回計劃」的WhatsApp群組。群組內另一名騙徒B則冒充由金管局指派的HKCERT人員,聲稱可以協助追回被騙款項。

騙徒偽造高院「財產恢復申請書」

HKCERT續指,騙徒B要求受害者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副本。其後騙徒B提供一張偽造的「財產恢復申請書」,並聲稱由「香港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Hong Kong)發出,但證書上卻誤寫為「Hight Court of Hong Kong」。騙徒B聲稱已追蹤到被騙資金,並掌握了「前騙徒」的犯罪證據、身份及IP地址。騙徒B更聲稱「前騙徒」利用某網絡平台進行洗黑錢活動,並誘使受害者在同一平台開設銀行帳戶,以便取回被騙資金。

HKCERT表示,根據過往案例,開設帳戶的過程可能需要受害者提供更多個人資料,日後會被騙徒用作勒索或未來騙案之用。此外,騙徒亦可能要求受害者支付「保證金」、「申請費用」或「處理費用」,以取回所謂的「追回資金」。

adblk5
HKCERT指近日又有新的「二次詐騙手法」。(HKCERT提供) HKCERT指近日又有新的「二次詐騙手法」。(HKCERT提供) HKCERT指近日又有新的「二次詐騙手法」。(HKCERT提供)

HKCERT指,已即時將騙徒所用的帳號及手法向通訊軟件平台營運商通報;提醒市民切勿輕信任何聲稱能夠協助追回被騙款項的人士。如需協助追回損失,應親自前往警署向警方求助;並使用「守網者」識別可疑電郵或網址。

防騙視伏APP懶人教學包,自動偵伏,舉報騙局(CyberDefender 守網者) 防騙視伏APP懶人教學包,如何開啟權限?(CyberDefender 守網者) 防騙視伏APP懶人教學包,如何開啟權限?(CyberDefender 守網者) 防騙視伏APP懶人教學包,如何舉報?(CyberDefender 守網者) 防騙視伏APP懶人教學包(CyberDefender 守網者)

請你飲屈臣氏咖啡 + 送咖啡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