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古以來對太空擁有無窮想像及好奇。就讀天主教總堂區學校的貝頌思(Jocelyn)及香港培正小學的蔡紫晴(Ceanna)同樣對宇宙充滿興趣。她們早前獲小太空人訓練計劃挑選,在剛過去的暑假到美國太空總署NASA完成連串訓練。她們的父母認為,計劃有助女兒跳出舒適圈,樂見她們勇於面對各種挑戰。
蔡紫晴(左)及貝頌思(右)獲選為小太空人,到美國參與9天的探索之旅。(吳康琦攝)
同以「星際酒店」展現創意
萬通保險小太空人訓練計劃每年揀選熱愛挑戰及對航天知識科技充滿熱情的小朋友,到美國NASA進行9天太空探索之旅,小太空人及同行家長交通及食宿費用更全由萬通保險贊助。報名時,小朋友需提交一份創意作品,年僅10歲及9歲的Jocelyn和Ceanna對太空的想像力和創意不比他人差,她們分別以3個月時間及AI科技打造星際酒店,打造火星「安樂窩」。
受《Star Wars》影響設計「死星太空酒店」
Jocelyn是經典電影《Star Wars》的頭號粉絲,受戲內Death Star(死星,可摧毀行星的超級武器)啟發,與父母一起利用AI設計「死星太空酒店」 (The Death Star Hotel)。酒店內有不同設施,住客可以玩太空漫步、於零重力劇場欣賞芭蕾舞、在健身室做運動、於星際餐廳用膳,及特設天外藝術館,以無重力的環境收藏藝術品,Jocelyn想像力豐富,但原來溝通技巧一樣重要,「創作最大困難是如何讓爸爸明白我的想法,所以要不斷找照片表達我的想法。有時爸爸不理解,我會心平氣和與他溝通。」
3個月時間打造火星居所
而Ceanna的作品亦不容小覷。她與父母以3個月時間打造人類移居火星後的居所「星際太空之旅」。作品內設不同酒店及康樂室,分別以春夏秋冬作主題,將地球四季搬上火星,十分特別。「地球現時空氣污染及全球暖化十分惡劣,所以我覺得人類終須搬至其他星球,火星就是首選行星。雖然有大量危險的火山,但做好防火措施應該是沒問題的。」她分享自己在學校學過微型電腦micro:bit,於是活學活用將micro:bit帶入創作之中,「我覺得未來火星上會有無人駕駛的機械車,所以在作品中用micro:bit及電腦程式操控模型車,車子便能於軌道上自動行駛。」
初嘗天旋地轉滋味 難忘與真正太空人對話
帶著作品過五關、斬六將後,兩個小女孩獲選成為小太空人,7月到美國進行為期9日的太空探索之旅。談及旅程中的難忘挑戰時,瞬間觸發她們的分享慾,不停介紹她們在六分之一的地心吸力下體驗月球漫步的細節及乘坐多軸椅的感覺。可360度旋轉的多軸椅最令人好奇,「我們是吃完午飯後體驗,起初擔心自己會嘔,不夠膽試,教練及其他小太空人提醒我們要望著前方,不能閉上眼,否則會好暈」,Jocelyn和Ceanna表示。
連串訓練之中,與真正太空人William McArthur的對話就讓她們特別難忘,Jocelyn分享「他提及父親只是普通農夫,但仍然選擇勇敢追夢,最終成功做到太空人」,對夢想成為獸醫太空人及太空探索家的兩位小朋友是極大的鼓舞。
父母:她變得勇於挑戰
經過9日的旅程,Jocelyn和Ceanna的父母深感女兒獲益良多。Jocelyn媽媽讚揚女兒,願意跳出舒適圈挑戰不同困難,即使不熟悉中文,亦願意放膽以中文表達。Ceanna爸爸同樣認為女兒變得勇於挑戰,「面試時經歷過不少失敗,但她沒有放棄,繼續向前。」
Jocelyn和Ceanna的父母深感女兒穫益良多。(吳康琦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