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費資助申請門檻高 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挑戰重重
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既要忍受皮膚增厚奇癢的煎熬,同時又被關節腫脹疼痛折磨,可說是雙重打擊。有本地病友組織於早前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患者不單因為身體問題飽受折磨,更在心理方面承受巨大壓力,為病情帶來負面影響,當中超過九成受訪者認同他們的自尊、自信和身體形象嚴重受到病情負面影響,長遠影響工作、社交等問題。同時亦有研究指出,約有三成患者有機會出現高血壓、代謝和肥胖問題;約兩成患者有機會出現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共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早年治療銀屑病關節炎以抗風濕藥物為主;近年雖出現了療效較佳、副作用少的生物製劑,但屬於自費藥物,藥費資助申請門檻又高,不少患者基於經濟問題而無法接受生物製劑治療。

相片由病友陳女士(化名)提供
銀屑病關節炎患者陳女士屬於較幸運的一員,申請到撒瑪利亞基金資助生物製劑治療。年逾50歲的陳女士,讀書時已有皮膚問題,廿多歲生育後更併發銀屑病關節炎,而且愈來愈嚴重,近年開始出現各種共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
數十年來陳女士一直使用免疫抑制劑、口服類固醇、重型止痛藥等治療,惟病情仍每況愈下,關節損害嚴重並變形,影響活動能力,須以輪椅代步。陳女士受病魔折磨多年,醫生曾建議她改用生物製劑,但她屬長期病患,無法工作沒有收入,負擔不起高昂的藥費,只能無奈地看著病情輾轉惡化。
關節已變形無法逆轉
最後陳女士幸運地申請到撒瑪利亞基金資助藥費,轉用生物製劑後病情得以改善,可以上街慢行一會兒,可惜關節早已變形,無法逆轉。「病情不會再差下去我已很高興。」陳女士無奈地說。
然而,像陳女士這樣的幸運例子不多。一向積極為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爭取醫療福利的銀屑護關會主席陳佩芳指出,申請撒瑪利亞基金的臨床規定,要求患者達到「四腫四痛」(四個關節的腫和四個關節的痛)的嚴重程度,意味著病情已進入較晚期且嚴重影響活動能力。這個高門檻使許多患者無法符合申請要求,尤其在同時出現皮膚問題和共病的情況下。根據銀屑護關會在1月進行的一項調查,在79名受訪會員中,僅有1人成功申請撒瑪利亞基金,或多或少反映出申請資助藥費的困難程度。
風濕病科專科何智醫生認同撒瑪利亞基金的申請門檻頗高,他說:「別說『四腫四痛』,『三腫三痛』以至一兩個關節腫痛已經很折磨人,而且一些患者可能同時存在其他共病,如發炎性腸炎或虹膜炎,新型藥物包括生物製劑會更有效控制複雜病情。」歐洲風濕科學會最新指引指出,若銀屑病關節炎患者使用傳統抗風濕藥物無效後,應盡早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以避免關節進一步受損害。

風濕病科專科何智醫生
藥費為主要考慮因素
儘管生物製劑被證實對治療銀屑病關節炎有著顯著效果,但高昂的藥費限制了患者的治療選擇。上述銀屑護關會的調查中,約65%受訪者每月家庭收入不足20,000元,醫療開支佔總收入26%以上者多達四成,負擔不輕。所以逾60%受訪者表示,當醫生建議轉用新藥時,除了較佳的療效,藥物費用同時也是他們主要的考慮因素。
銀屑護關會主席陳佩芳寄望政府,能將使用三種傳統抗風濕藥物的要求作彈性處理(例如有共病的患者);另外放寬「四腫四痛」的臨床規定,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銀屑護關會主席陳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