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豐陪伴港人160年。作為連串慶祝活動的重頭戲,「滙豐盛演160年故事展:細說豐年‧滙聚未來」展覽將於10月17日,一連3個星期於中環大館舉行,帶領訪客回顧滙豐160年的故事。品牌展出多件珍貴文物,包括1865年發行的首次集資股份證明書等,甚至還原三代銀行櫃檯,讓賓客體驗滙豐賬簿和打簿機等歷代銀行工具。

「滙豐盛演160年故事展:細說豐年‧滙聚未來」一連3個星期於中環大館舉行,帶領訪客回顧滙豐160年的故事。
設6大展區 還原80年代銀行接待處
展覽設6大主題展區。踏入展覽,賓客隨即看見特別版滙豐銀行接待處。「接待處」高度還原80年代細節,特別採用仿大理石紋理材料重現當年銀行接待櫃枱。「接待員」更會穿上滙豐80年代標誌性的紅白條紋制服,彷彿穿越上世紀。
展出多件重要文物 包括1865年發行的首次集資股份證明書
活動同時展出多件重要文物,包括1865年發行的首次集資股份證明書、第一本客戶賬簿和早期存摺等,極具歷史意義。展區入口處的金庫門更加模擬皇后大道中一號滙豐總行的歷史金庫門。原版金庫門以法國工藝打造,雖重達50噸,卻可以單指推動,相當神奇。
鈔票水族館 以「紅衫魚」為靈感打造
港人創意無限,會以不同外號代表各種鈔票,例如100元紙幣被稱為「紅衫魚」。滙豐以此文化為靈感打造「鈔票水族館」。賓客可發現多款鈔票化身為海洋生物,只須輸入指定年份,對應的鈔票海洋生物更會靠近訪客,分享紙鈔當年故事。

展區設有大型互動顯示屏,通過輸入年份,對應的鈔票海洋生物將悠然靠近,娓娓道來鈔票背後的時代故事。
親手操作銀行工具
展覽當然設有互動環節。在「穿越時光之旅」展區中,滙豐重現三代銀行櫃檯。訪客可瞬間化身為銀行職員,透過親身使用滙豐賬簿、打簿機及早期的桌上電腦,了解銀行業與香港發展的軌跡。別以為加密通訊是新產物,原來19至20世紀的銀行已經使用特別賬簿隱藏重要訊息,保障客人資料。訪客可嘗試透過展覽特設的解密賬簿,找出當中隱藏訊息。
4米高銀行標誌銅像
滙豐總行門前的一對銅獅「史提芬(Stephen)」與「施迪(Stitt)」是銀行一大標誌。展覽以此為靈感,打造4米高的獅子雕像。訪客可上傳照片,並設計專屬圖案,作品會成為滙豐光影數碼森林一部分。

來賓可以上傳自己的參觀照片,設計專屬圖案,成為滙豐光影數碼森林的一部分。
訪客參觀展覽後,只須於社交平台分享到訪點滴,將可隨機獲發「滙豐紅 PANTONE」系列精品、滙豐160週年史提芬及施迪紀念禮盒或滙豐18區壁畫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