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統局指,CPI轉漲是由擴內需政策疊加長假期帶動。(中新社)
內地「反內卷」見初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內地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錄0.2%增長,扭轉連續兩個月通縮走勢,並較預期的跌0.1%高,按月計則升0.2%;至於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更創20個月高,至漲1.2%,漲幅連續第6個月擴大。分析相信,數據反映內地遏制價格戰、刺激需求的措施似乎已開始見效,惟目前斷言通縮結束仍言之尚早。
除CPI轉正,內地上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跌2.1%,雖然已連續第37個月下跌,但跌幅亦較預期跌2.2%為佳,前值則為跌2.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指,CPI由降轉漲是由擴內需等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疊加國慶、中秋長假帶動。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亦指,數據反映內地經濟活力穩步增強內需潛力不斷釋放,擴內需促消費、反內卷優供給等政策措施的效果顯著。
分析:斷言通縮結束為時過早
外電引述經濟學人智庫資深經濟學家徐天辰分析指,內地需求仍然疲弱,但CPI反彈表明供給側政策正在生效,許多行業的供需平衡正在改善。惟他認為,未來的通脹趨勢仍取決於需求側政策的加強力度。另外亦有分析指,現在斷言通縮結束還為時過早,仍須再觀察幾個月的數據,才能判斷通縮動態是否發生根本變化。
大市本周聚焦騰訊京東季績
大市方面,恒生指數上周收報26,241點,累升335點或1.3%。港股美國預託證券(ADR)上周五靠穩,阿里巴巴(9988)ADR較港高逾1%,綜合主要藍籌ADR表現,相當於恒指今日高開逾百點。
本周焦點落在兩大科企巨額騰訊控股(700)及京東集團(9618)齊齊於本周四公布季績,當中第二季經調整利潤削半的京東,大行預料上季跌幅會進一步擴闊,最悲觀料跌幅或高達七成,惟由於零售平台於8月先後抵制惡性補貼,市場關注其未來營運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