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與金管局聯合發布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
證監會與金管局於今日(9月25日)聯合發布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圍繞四大支柱提出關鍵措施,包括一級市場發行、二級市場流動性、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新一代基建。另外,《路線圖》亦提出十項倡議,旨在鞏固香港的現有優勢。
提升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的十項措施:
促進發行
1.透過發行政府債券引領市場發展
2.向目標市場的發行人和投資者推廣香港的優勢
3.擴大投資者基礎(如家族辦公室、基金和企業財資中心等
增加流動性
4.落實推行場外固定收益及貨幣衍生工具制度
5.促進在香港發展回購交易中央對手方
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
6.擴大離岸人民幣的應用
7.完善互聯互通機制,以提升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及增加人民幣相關產品供應
新一代基建
8.為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基建做好準備邁向未來
9.助力新一代電子交易平台的發展
10.促進市場創新及落實代幣化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的用例
聯合舉辦固定收益及貨幣論壇2025
為進一步促進與市場參與者探討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兩家監管機構於今天成功舉辦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論壇2025。論壇匯聚了香港和內地高級政府官員、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以及主要金融機構管理層,就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的機遇、挑戰和新趨勢互相交流。
證監會主席黃天祐博士表示,《路線圖》將引領市場邁步向前,為發行人、投資者及中介機構帶來長遠裨益。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金管局將繼續加強自身優勢;同時因應市場變化,推動創新,並把握包括人民幣國際化和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的數碼化等新趨勢所帶來的機遇。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強化香港的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對提升本港作為投資和集資中心的地位至關重要。《路線圖》為加強香港在中外資本市場間擔當的關鍵橋樑角色作出共同的承諾。
銀行公會將推動業界支持及配合各項措施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渣打香港兼大中華及北亞區行政總裁禤惠儀表示,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香港銀行公會今年其中一個工作重點。公會歡迎剛公佈的《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將積極推動業界支持及配合各項措施,在香港現有的穩健金融基礎建設上,助力推動更多債券在港發行、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應用、促進相關產品的巿場流動性,以及引領創新的金融科技以邁向未來的金融基建。
她續指,去年,香港國際債券發行量超過1,300億美元,在港發行的離岸人民幣債務證券的發行額則按年升36.7%,增長勢頭良好。此《路線圖》明確展示政府將香港發展成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樞紐的決心,為本地金融發展帶來更大機遇。銀行公會將與會員銀行及監管機構緊密探討,如何推廣及善用香港的獨特優勢,更有效地吸引更多國際、中國內地以及本地機構和投資者參與香港的固定收益和貨幣巿場,尤其是與人民幣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透過『債券通』完善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格局,以提升香港金融業的競爭力。
滙豐:《路線圖》鞏固香港債券市場優勢
滙豐歡迎當局公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一系列新措施將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亞洲領先債券市場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滙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固定收益及貨幣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債券市場以國際化聞名,透過《路線圖》提出強化新一代金融基建新措施將持續鞏固這個優勢。受惠於債券通南向通,香港是亞洲唯一能夠連繫內地投資者與國際發行人的債券市場。因此,香港可以憑著這獨特優勢吸引更多國際發行人,讓他們以較低的人民幣利率發債。從內地投資者的角度,透過香港市場投資來自全球發行人的債券,亦可達到資產配置多元化。
他指出,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是點心債發行的集中地。截至8月底,全球點心債的發行額達到4,750億人民幣,估計全年發行規模將超過去年7,000億人民幣的紀錄。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也取決於市場有否提供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故優化離岸債券回購、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以及豐富產品類型等措施,不僅能夠提高債券持有人的潛在回報,亦有助擴大本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