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府相隔近7年再次停擺,對美股是危是機呢?(資料圖片)
美國政府相隔近7年於當地時間10月1日凌晨起再次停擺,此次停擺起因於國會未能及時通過新財政年度預算案,導致美國非應急必要部門停止運作,多項公共服務中斷,經濟數據亦暫停公布,多達75萬名聯邦僱員被迫放無薪假。這是自美國1976年《預算法案》生效以來,美國已發生超過20次停擺。究竟華府停擺對股市是危是機呢?本報特別整理歷次停擺期間的美股表現,為讀者剖析歷史數據,看看美股在政府停擺期間究竟是升多還是跌多?
美國過去20次停擺期間標普表現
停擺年份 | 持續日數 |
停擺期間標普表現 |
停擺後一周標普表現 |
1976 | 11 | -3.4% |
-1.6% |
1977 | 12 | -3.2% | -0.6% |
1977 | 8 | 0.7% | -0.1% |
1977 | 8 | -1.2% | -2.2% |
1978 | 17 | -2% | 1% |
1979 | 11 | -4.4% | 1.6% |
1981 | 2 | -0.1% | 3.8% |
1982 | 1 | 1.3% | 7% |
1982 | 3 | 0.8% | 3.4% |
1983 | 3 | 1.3% | 1% |
1984 | 2 | -2.2% | -2.1% |
1984 | 1 | 0.1% | -0.2% |
1986 | 1 | -0.3% | -0.1% |
1987 | 1 | 0% | -1.4% |
1990 | 4 | -2.1% | -3.7% |
1995 | 5 | 1.3% | 0.8% |
1995-1996 | 21 | 0.1% | -0.7% |
2013 | 17 | 3.1% | -0.3% |
2018 | 3 | 0.8% | 2.2% |
2018-2019 | 35 | 10.3% | 3.7% |
平均 | 8.3 | -0.1% | 0.6% |
70年代衝擊較明顯 1979年跌逾4%
數字可見,美國政府停擺對股市造成的較大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1970年代。在該十年的6次停擺中,標普500指數有5次錄得下跌,且其中3次跌幅超過3%,顯示當時市場對政府運作中斷反應敏感。
其中最顯著的是1979年的停擺,持續11天期間標指下跌4.4%,為歷次停擺中跌幅最深;1976年停擺同樣持續11天,標指下跌3.4%;1977年首次停擺持續12天,標指下跌3.2%。這些早期的停擺明顯引起市場不安,導致股市出現較大幅度下跌。
近年習以為常 千禧年後3次停擺股市反升
然而,市場其後對政府停擺的擔憂情緒顯著緩和。踏入2000年以來的3次停擺期間,標普500指數全數錄得漲幅,且呈現「停擺時間愈長,股市漲幅愈大」的現象。
例如,2013年停擺持續17天,標指上漲3.1%;2018年首次停擺僅3天,標指微升0.8%;而同年底至2019年的第二次長達35天的歷史最長停擺期間,標指卻逆勢大漲10.3%,停擺後一周續漲3.7%,反映市場已逐漸將政府停擺視為常態政治事件,而非系統性風險。
然而,雖然歷史規律可供參考,但本次政治僵局所處的經濟背景與過往或不太相同。投資者於參考歷史數據之餘,仍需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以防範不可預見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