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2025-11-19 14:00:00
日報

旅發局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11‧30開鑼 逾6,000車手參與 上屆冠軍葉承羲冀挑戰全新賽道踩上「二隧二橋」

資料由客戶提供

分享:
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地單車手參加上屆香港單車節。

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地單車手參加上屆香港單車節。

由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主辦,香港年度最大型單車盛事「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將於11月30日(星期日)舉行,今年活動繼續舉行廣受歡迎的非競賽項目,包括踩上「四隧三橋」的50公里組及踩上「二隧二橋」的32公里組,合共獲逾 6,000名本地、內地及海外單車手報名,再掀全城破風熱潮。

上屆男子公開組冠軍由本地車手葉承羲奪得,他將於今屆挑戰衛冕。

上屆男子公開組冠軍由本地車手葉承羲奪得,他將於今屆挑戰衛冕。

50公里組參加者將踩上四隧三橋,包括長青隧道、南灣隧道、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青馬大橋、汀九橋及昂船洲大橋;32公里組則行經兩隧兩橋,途經長青隧道、南灣隧道、昂船洲大橋及汀九橋,沿途穿越多個著名地標。參加者可在高速公路上欣賞香港獨有的城市景觀,享受飆速快感。另外,「家庭單車樂」及「名人慈善單車遊」亦會在西九海濱新路線舉行,讓一家大小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共享周日運動樂。

競賽項目方面,「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香港站)— 新鴻基地產男女子公開組」將以全新賽道亮相,首次踩出尖沙咀,並採用單圈賽制一決勝負。上屆男子公開組冠軍葉承羲再度披甲上陣,挑戰衛冕。

32公里組及50公里組參加者穿梭多個知名地標、大橋和隧道中,飽覽香港獨特的城市景觀。 32公里組及50公里組參加者穿梭多個知名地標、大橋和隧道中,飽覽香港獨特的城市景觀。

冠軍再上陣 葉承羲:隧道起伏和橋上強風更刺激

今屆的「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香港站)」,首次橫跨「二隧二橋」,途經長青隧道、汀九橋、南灣隧道及昂船洲大橋,路線加長、地形多變、風勢難測,對選手而言既是挑戰,也是一份難得的體驗。葉承羲笑著說,今年的路線不同了,比賽會更刺激,尤其在隧道那段,地形起伏大,是非常好的攻擊點。葉承羲坦言,自己再次參賽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我熱愛挑戰」。新路線充滿未知,也因此更吸引他。「很多朋友都因為這條新路線報名,平時不可能以單車穿梭的的隧道和大橋,這次可以親身體驗,真的很特別。」談起戰術安排,他更淡然地說:「策略應該與去年相近,初段會留在主集團(主車群),保持穩定節奏;中段若有人突圍,我們會派隊友上前防守或追擊,加速騎到對手前方壓住節奏,減慢他們的推進,確保不被拉開距離。而在最後一公里,隊友將全力幫我破風,為我創造最佳衝刺條件,讓我保留體力終極爆發,衝向終點。」

儘管葉承羲肩負「衛冕冠軍」的名銜,他卻沒有任何壓力。「我覺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比賽每年都有,就算今年不贏,明年再來一次也沒問題。」他說這話時,語氣輕鬆卻真誠,顯露出對單車運動的熱愛與從容。同時,這場比賽同時標誌著葉承羲與上屆冠軍隊友再次攜手迎戰全新挑戰。「我的車隊中有去年並肩作戰的核心隊友,彼此早已培養出深厚默契。」他特別強調隊友的重要性:「這是一場團隊戰,大家彼此信任、分工明確,才能在關鍵時刻打出最強一擊,助我突圍而出。」所謂知己知彼,除了團隊默契,葉承羲亦因應今年全新賽道的多重起伏,制定針對性的個人訓練目標。他指出新路線坡度變化頻繁,要求車手在短時間內迅速調整節奏,因此今年的訓練重點放在提升爆發力。「最近主要加強短時間高強度訓練,1至2分鐘的上斜衝刺,提升即時爆發力。理想狀態下一分鐘可踩到400至500瓦,這比平均值稍高也是我最後衝線時的優勢。」

adblk5
葉承羲指,臨近終點最後200至500米會是他展示爆發力的路段。(圖為葉承羲(右)奪冠照片)

葉承羲指,臨近終點最後200至500米會是他展示爆發力的路段。(圖為葉承羲(右)奪冠照片)

盼望新路線升格國際級賽道

回想去年奪冠的喜悅,葉承羲仍記憶猶新。「比賽後去了單車節嘉年華,和朋友、觀眾聊聊天、拍照,感覺很開心。」他笑言,如果今年再贏,「我還是會在老地方等大家,一起拍照慶祝!」除了個人目標,他提到比賽首次採用「踩出尖沙咀」獨特賽道,這位本地冠軍人馬表示:「新賽道充分展現香港的獨特地理優勢與城市魅力,我期望新路線可進一步發展成國際級賽道,吸引更多外國選手來港參賽,讓香港成為更多國際單車賽事的主場。「除了本地單車發燒友及專業車手,我認爲新路線對世界級單車好手同樣具吸引力,定能吸引更多優秀車手踴躍參與,感受香港賽道獨特魅力。」在整個訪問中,葉承羲雖然態度謙虛,語氣平和,仍難掩那份屬於車手的堅毅,嚮往在風中全速前進。

港隊教練分享五大騎行小貼士

曾以「香港體育學院單車隊」成員參與香港單車節國際賽事的中國香港單車代表隊教練及前港隊成員梁峻榮(左一)帶來以下五個準備小貼士,助參加車手發揮最佳表現:

1. 單車檢查
    •    胎壓適中、輪胎無偏擺
    •    前後剎車制動力足夠
    •    變速、鏈條運作正常

2. 裝備要合身
    •    清晨天氣較冷,建議穿馬甲背心
    •    佩戴頭盔及護目鏡,以及剪裁貼身的單車服更為安全和理想

3. 飲食與體力管理
    •    活動當日早餐宜簡單(香蕉+麵包)
    •    踩單車後15至30分鐘可補充電解質
    •    去程多順風、回程逆風,切勿太早衝刺

前港隊成員梁峻榮(左一)帶來五個小貼士,助參加車手發揮最佳表現。

前港隊成員梁峻榮(左一)帶來五個小貼士,助參加車手發揮最佳表現。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