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05-07 12:30:00

拗柴不理或令受傷位置擴大

分享:
拗柴

「病向淺中醫」不只是西醫強調,物理治療師亦很重視。其實,當身體一出現痛感,便需即時處理,而不是等到行動不便,方才重視。

以「拗柴」為例,不少人受傷後,均認為休息一陣子便好,於是將問題掉以輕心,直到一個月後、三個月後或半年後,因腳部痛楚範圍不再局限腳踭,又或走路無力,方才向物理治療師求助。

adblk6

A部位受傷影響B部位

為何拗柴會令痛楚「擴散」,甚至是腳部乏力?身體下肢主要由髖關節(腰的位置)、膝關節及踝關節(腳踭位置)組成。其中一個部位受傷,必影響其他部位。

拗柴受傷後,因應踝關節的力量及功能轉弱,因而令膝關節承受更多壓力,增加膝關節受傷風險。甚至原本只是一隻腳的腳踭痛,後來卻引起另一隻腳出現痛症。

求診過後,如何加快康復?物理治療師一般會因應客人情況,設計出一些復健動作,供客人在家進行練習「自療」。客人想「快啲好」,便需勤做「家課」。

每次覆診時,客人亦可主動向物理治療師報告「自療」情況及效果。倘若客人發現有些復健動作是沒有時間或空間進行,亦可向治療師反映,看看有沒有甚麼替代方案。

adblk8

倘若各位讀者在運動後或日常生活中出現各類肌肉或關節問題,感到煩惱,歡迎大家以WhatsApp方式向莊子老師查詢哦!
WhatsApphttps://wa.me/85230015876

文章來源:澳源運動脊椎治療中心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iohealthphysio 
https://www.youtube.com/@Physiotherapist_JetzC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