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之圍城》會不會是最多香港人看過的鄭保瑞電影?
極有可能,至少,一定比《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和《智齒》多。
1) 我有看《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是看VCD的——某個深夜,在旺角,一個極愛港產片的同事強烈推介,話一定要看;不勝其煩,把VCD買了。
2) 返到屋企,夜更深,正適合看恐怖片;為了營造氣氛,甚至把全屋的燈關掉,估不到,當看完第一隻碟準備換第二集碟時,我竟然先去把客廳的兩盞燈開著。
3) 因為淆底。事隔廿幾年後依然記得自己當晚有幾淆底——淆底,不因為那隻大頭怪嬰,事實上,齣戲由頭到尾都沒有讓我們清楚看見怪嬰個頭有幾大——根本連怪嬰都從沒出現過,有的就只是,牆上一幅充滿邪氣的怪嬰畫,以及疑幻疑真的氣氛,歷久不散,而恐怖感,不自覺在你心底裡滋生。
4) Yes,這正是我追求的恐怖片。我看恐怖片,從來都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幾大膽,反而是想被嚇,被嚇到驚,被嚇到要把客廳的燈開著。
5) 但我認,當時並沒有立刻記住導演名字——根本沒有留意導演是一個名叫鄭保瑞的人,就算之後有看他的《熱血青年》和《古宅心慌慌》,依然不知是同一個人拍,況且那段時間,香港電影市道低迷,邊個拍,重要嗎?就算重要,重要得過主演《古宅心慌慌》的Twins嗎?當日入場,純粹因為有朋友是Twins迷,我陪他而已,他滿不滿足我不知道,只知道散場後我若有所失,這齣戲總像欠了一點甚麼。
6) 很多年之後訪問鄭保瑞才知道,連身為導演的他,在拍完《古宅心慌慌》後,也感到需要停下來——不是從此不拍戲,而是轉型,不拍恐怖片驚慄片和鬼片,即使這一齣,是他首部票房過千萬的戲,但為了完成這個job,他把自己撳得好低。
7) 然後才會有《愛.作戰》、《怪物》、《狗咬狗》和《軍雞》,又一次感到不對勁,加入銀河影像,重新學習,做副導,拍《意外》;然後北上,拍了三齣《西遊記》後,又再一次轉型,返回香港,拍《智齒》,拍《命案》。拍了戲二十多年,總算累積了一點點,但鄭保瑞一直認為,拍戲沒有累積這回事,反而是部部清,今次這部衰了,不代表下一部衰硬;今次這部好掂,亦不代表下一部必定掂。
8) 總之,有得拍,就繼續拍,而鄭保瑞就是這一類人:有路就行,分別是有些人會等待別人安排條路,而他就會主動搵路去行,就像很多年前的他,拎住八萬八,用了五日時間,拍了《第100日》,一部一部拍下去——像《智齒》的王桃,努力在骯髒的城市為自己搵生路,也像《命案》的玄學師傅和少東,在盡是天意的擺布下,留住條命,改命改命,有命先有得改。
9) 當《九龍城寨之圍城》成為現象(而且不是為了撐乜撐物才去捧場),連鄭保瑞本人過去的客串演出,也被網民摷出來,對照現在,他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型男,成為了一個icon,開始有人去care去鑽研他的想法,甚至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套落鄭保瑞身上。
10) 「作者諗緊乜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應該是當你看完作品,引發到你去諗乜。」鄭保瑞曾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