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4-01-29 08:00:00

西洋菜街歷史|旺角點解舊稱「芒角」?  「菜」字尾街名留農村痕跡

分享:

香港街道故事|旺角購物點西洋菜街 通菜街 為何以「菜」命名?

旺角西洋菜街和俗稱「女人街」的通菜街,都是深具本土特色的步行購物街。熙來攘往的市集,五光十色的商舖,高端的潮流玩意,與以「菜」命名的街道似乎格格不入。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置身旺角這片人口密集的石屎森林,實在難以想像在百多年前,這裏極目都是菜田。從歷史遺留下來的街道名稱,正好見證旺角區的滄海桑田。

旺角舊稱「芒角」西洋菜街通菜街 昔日為菜田 

每年秋天,很多登山客專登到偏遠的大嶼山大東山,觀看有名的「芒草海」。其實百多年前的旺角都有點像大東山,漫山遍野都是芒草,以前還有一條「芒角村」。旺角的英文名「Mong Kok」正由此而來。

芒角村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是宜居宜耕的好地方,昔日交替種着西洋菜和通菜。由於西洋菜是當時洋人少有在香港吃到的家鄉蔬菜,在香港被逼開埠初期,芒角村是港島洋人重要的蔬菜供應地。

有指芒角名字由來,是由於昔日該處芒草叢生,地形像一隻伸進海裏的牛角,故名「芒角咀」,水上人又把芒角稱為「望角」。根據香港地方志中心介紹,1866年由意大利傳教士獲郎他尼繪製的《新安縣全圖》,已標有「芒角」及譯名「Mong Kok」。(圖片來源:香港地方志中心)

九龍半島填海 旺角填平菜田發展工業

不過自從1860年九龍半島被割讓,英國人開始在這片土地大興土木,填海造地,建設避風塘、碼頭和道路。本來臨海的旺角被沒入內陸,菜田也在城市化的過程消失。

1930年代,芒角的官方中文名稱逐漸轉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另也因為「芒」字與「亡」字相近,有欠吉利而被棄用。

菜田被填平,旺角由鄉郊地區搖身一變摩登工業城,醬園、紡織廠、染布廠、五金廠及煙廠林立。如今市民仍可從鼓油街、染布房街、煙廠街這些街道名稱,窺探出旺角的戰前工業歷史。

石油危機失業者眾 通菜街劃區供小販擺賣  

二戰後,旺角再度變天。隨着市區地價急漲,工廠陸續搬遷,旺角開始轉型為接近今天模樣的商住區。

19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油價急升衝擊香港的輕工業,出口疲弱,很多人失業轉行做無牌小販,有估計當年香港小販人數高達30萬,並衍生不少社會問題。

為了改善情況,港英政府於1975年把其中一段的通菜街,劃定為香港首個小販認可區,實行把小販管理規範化。7、80年代市面上的商場寥寥可數,市民都喜歡在假日來這裏購物。

旺角成年輕人潮聖地 衍生「MK文化」

8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起飛,市民消費力增加,零售業發展蓬勃,大型商場相繼落成,旺角則發展出獨特的購物輪廓:除了專賣女士服裝飾品的「女人街」,還有以運動服飾鞋履作招徠的「波鞋街」、主打金魚和水族用品的「金魚街」、電子產品集中地西洋菜南街、匯聚成衣和蔬果排檔的花園街等。

90年代到千禧年間,旺角是年輕人放學放假的朝聖地。在潮流特區集合買精品服飾,到信和中心搜購漫畫、唱片、明星相,意猶未盡還可沿西洋菜街,歎着街邊小食,由瓊華中心、旺角中心逛到聯合廣場。此時旺角的街區氣氛和年輕人別樹一格的打扮,更衍生出獨特的「MK文化」。

開放內地旅客自由行 西洋菜街 通菜街變遊客區

千禧年後,隨着自由行政策開放,西洋菜街和通菜街變成遊客區,拖着行李箱購物的內地旅客,取代學生哥變成旺角常客。

雖然一場新冠疫情,令旺角人流和夜經濟深受打擊。但回顧旺角的百年歷史,由菜田、工廠到潮流購物區,一方面訴說着城市發展的步伐,亦反映出香港人靈活多變的韌性,總有辦法化險為機。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延伸閱讀:亞洲第一購物商場|尖沙咀海運大廈 血拼發源地 擁香港首間玩具反斗城

延伸閱讀:香港新市鎮|荃灣發展史 由工業城市到自給自足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