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中海液體黃金流入中國山區 油橄欖如何扎根甘肅?|中國新特產
提到橄欖油,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地中海,而如今,能產出這種「液體黃金」的果子——油橄欖,已經成為中國甘肅的新特產。
甘肅省隴南市,被稱為「中國油橄欖之鄉」,當地油橄欖綜合產值突破40億元人民幣,其產出的橄欖油獲得100多個國際獎項,產品更遠銷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這種原本只生長在地中海國家的油橄欖,是如何跨越萬里在中國西北山區扎根?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橄欖油含有豐富營養,被稱為「液體黃金」。(網上圖片)
在國人日漸注重健康飲食的當下,被稱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如今出現在愈來愈多中國家庭餐桌上。不過,首先要釐清的是,能產出橄欖油的植物,正確名稱叫做「油橄欖」(又稱木樨欖),和原產於中國本土的「橄欖」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油橄欖(上圖)源於地中海地區,而橄欖(下圖)在中國南方的兩廣、福建、浙江等地均有出產。(圖片來源:網上圖片、視覺中國)
如何分辨油橄欖和橄欖?除了比較專業的生物學定義,其實從外形上看就能簡單區分。油橄欖的果實比較圓潤,呈橢圓形;而橄欖的果實多為兩頭尖,果實成熟時為青綠色或黃綠色。
油橄欖和橄欖還有一大區別是,橄欖能直接生吃,入口帶有酸澀,苦後回甘;而油橄欖則不能生食。
如今,油橄欖早已不僅在地中海地區種植,而是漂洋過海,在中國落地生根。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引種和推廣,甘肅、四川、雲南等省份均有種植,其中甘肅省的種植面積最大。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一處油橄欖種植基地。2005年,「武都橄欖油」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認證。(網上圖片)
地處西北的甘肅省隴南市,是中國油橄欖主要種植區和橄欖油核心產區之一。當地油橄欖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大約相當於6.6萬公頃),約佔全國的一半;鮮果年產量已達到6萬噸。
當地已形成了引種選育、種植加工、研發銷售為一體的橄欖油全產業鏈,有20多家油橄欖加工龍頭企業,綜合產值達45億元人民幣。如今的隴南,已成為「中國油橄欖之鄉」。
甘肅隴南的橄欖油,亦獲得國際市場認可,出口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還包括意大利、西班牙這兩個地中海沿岸的橄欖油主產國。
不僅持續開拓國際市場,甘肅隴南橄欖油在業內亦已斬獲100多個獎項。在2023年的「柏林全球橄欖油獎」(Berlin GOOA)大賽中,甘肅隴南提交的「有機特級初榨橄欖油」樣品,在30多個國家提送的800多個樣品中脫穎而出,獲得2項金獎、1項銀獎。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一間油橄欖加工企業,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作業。(網上圖片)
甘肅為甚麼能種好油橄欖?
油橄欖為甚麼能在甘肅繁茂生長?最重要的當然是理想的地理環境和氣候。
1964年,地中海東部沿海國家阿爾巴尼亞,將上萬棵油橄欖樹苗贈送給中國,它們被分配到雲南、四川、陝西、湖北等8個省區的12個引種點。

1964年3月,周恩來總理在雲南昆明海口林場,親手栽種了1株由阿爾巴尼亞引進的油橄欖樹苗。(網絡圖片)
不過,油橄欖一開始在這些地區試種後結果並不理想,病蟲害嚴重,產量低。1970年代,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開始從陝西省漢中地區批量引種油橄欖苗木。
位於大西北的甘肅隴南,與地中海沿岸國家同處於神奇的北緯33°。這裏的山丘光禿禿,种糧食的收成並不好;但當地的低山河谷地帶氣候,卻與地中海沿岸的氣候環境十分相似。油橄欖到了這裏,一點都不「認生」。

甘肅隴南市年均降雨量600毫米,擁有充足光照及弱堿性土壤,被專家認證為中國油橄欖最佳適生區。(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中國地理小知識|全國地理中心 甘肅的自然環境為何最複雜?
1998年國際油橄欖理事會發布的《世界油橄欖分布圖》上新增了中國產區,甘肅隴南第一次被標注為「一級適生區」。2003年,隴南推進「退耕還林」工程,更為當地種植油橄欖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會。
甘肅油橄欖產業發展之路
不過,油橄欖在甘肅的生長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面臨各種挑戰。
首先,當地油橄欖存在出油率低、質素差的問題。後來在政府主導下,隴南武都區開始對原有的樹種進行新栽補植,將原有的出油率低、產量少的老舊品種更新換代,引進奇迹、阿爾波薩拉、豆果、萊星等優良品種,令油橄欖質素和效益逐年提升。

隴南油橄欖歷經了半個世紀的馴化,當地在170多種試驗株中,淬煉出8大省級良種。圖為當地種植的「奇迹」品種油橄欖。(網上圖片)
而且,甘肅隴南的油橄欖種子,還2次乘搭神舟飛船升空,在太空「生活」。這是為了幫助解決新品種選育滯後、國外引進品種退化嚴重、產量低級不穩定的問題。

油橄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貴德在觀察航天育種的油橄欖苗生長情況。(網上圖片)
其次,與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平原地形不同,隴南的地形以山地為主。這導致當地較難發展機械化採摘;此外,當地降水量少,而灌溉充分的油橄欖樹和依靠自然降水的油橄欖樹,產量差距可以達到50%以上。
因此,武都區正在加大油橄欖適生區內水、電、路、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廣山地單軌運輸機,引進研發適合隴南山地的小型、便捷、半人工的採果機等林業機械,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去年還引進了農用無人機運苗,大大降低成本。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隴南油橄欖的市場品牌與產業影響力,當地形成了「種植戶+合作社+協會+基地+公司」的合作模式,推行訂單農業。
甘肅油橄欖助力脫貧 改善生態
油橄欖在甘肅隴南的發展, 亦帶動當地脫貧致富。油橄欖產業目前已惠及20多萬農民,主產區的159個貧困村1.01萬戶4.42萬貧困人口,通過種植油橄欖實現了脫貧目標。

甘肅隴南武都區果農採收鮮果。(網上圖片)
當地油橄欖加工的龍頭企業,還為貧困村援建節水灌溉設施、免費提供良種苗木,並且優先提供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優先收購鮮果。
隴南油橄欖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單止帶來經濟方面的改善,更逐步發揮重要生態作用。
隴南是全國四大泥石流高發區之一,而油橄欖是常綠樹種,其根系發達,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如今,油橄欖既提高了當地的森林覆蓋率,也減少了水土流失和地表徑流。
目前,中國橄欖油年消費總量約為5萬噸,而國產橄欖油年產量尚不足1萬噸,消費主要還是依賴進口。
國產橄欖油在特級初榨橄欖油品質上,具有領「鮮」優勢,最快能在採摘後100小時內上市;加上近年歐洲酷熱天氣導致橄欖油減產、價格飆升,未來隨着國內油橄欖產業不斷發展,中國產的橄欖油前景廣闊。
象徵和平、團結的油橄欖樹,已在中國穩穩扎根,枝繁葉茂,生長出富足健康生活的新希望。
延伸閱讀: 全球60%魚子醬產自中國?熊貓故鄉雅安產量全球第二|中國新特產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