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25-08-03 10:30:00

尋迹寧夏「世遺」 解鎖失落西夏王朝的千年密碼

分享:
尋迹寧夏「世遺」 解鎖失落西夏王朝的千年密碼

尋迹寧夏「世遺」 解鎖失落西夏王朝的千年密碼

寧夏,一個名字充滿詩意的地方,既有高山、大漠,亦有森林、湖泊,同時亦隱藏了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巍然聳立於賀蘭山東麓的西夏陵,是曾雄踞西北二百年的西夏王朝的見證,近日,隨着西夏陵成功申遺,這座承載文明記憶的「東方金字塔群」終於向世界揭開其神秘面紗......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西夏陵 賀蘭山下的王朝印記

踏入西夏陵,仿佛打開了一本塵封已久的厚重歷史書卷。

這片位於寧夏銀川平原西北部、賀蘭山東麓的陵墓遺址群,佔地近40平方公里,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西夏陵内,9座帝陵與 271座陪葬墓錯落分布,每座帝陵皆坐北朝南,呈縱長方形,是獨立的建築群體,規模可與明十三陵媲美。

adblk5
「東方金字塔」西夏陵揭示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喪葬習俗,有機會到寧夏旅遊的話,一定要到現場感受其氣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東方金字塔」西夏陵揭示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喪葬習俗,有機會到寧夏旅遊的話,一定要到現場感受其氣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西夏陵外觀極具特色,融合秦、漢、唐、宋皇陵之長,又受佛教影響,以八角形密簷式的陵台最為矚目,這些陵台猶如「東方金字塔」,層層密簷堆疊,由下至上逐漸收窄,呈三角形。

雖經歲月侵蝕,夯土斑駁,西夏陵卻依然氣勢雄渾,在賀蘭山下靜靜矗立,風雨無懼。

西夏於公元1038 年建立,其存續近兩百年,與遼、北宋及金、南宋先後鼎立。後被蒙古消滅,由於元朝未修西夏史,諸多史料匱乏,為這個王朝蒙上了神秘面紗。圖為西夏文壽陵殘碑。(網上圖片)

西夏於公元1038 年建立,其存續近兩百年,與遼、北宋及金、南宋先後鼎立。後被蒙古消滅,由於元朝未修西夏史,諸多史料匱乏,為這個王朝蒙上了神秘面紗。圖為西夏文壽陵殘碑。(網上圖片)

然而,未知是否受「帝王之氣」庇佑,據當地居民流傳,西夏陵屹立多年以來,一直寸草不生,連鳥兒也不曾降落於墳上,令王陵顯得神秘莫測。

近日,隨着這處承載文明記憶的遺址成功申遺,成為中國第60項世界遺產瑰寶,它所訴說的西夏王朝的輝煌與滄桑、所見證的二百年燦爛文明,得以更廣泛地被世界知曉與珍視。

延伸閲讀:中國新增3世界遺產:沙漠千湖、候鳥天堂、北京中軸線

拜寺口雙塔 西夏佛塔的藝術瑰寶

寧夏還有多處歷史古迹承載西夏歷史,其中位於銀川的寧夏旅遊熱點賀蘭山拜寺口雙塔,便是建於西夏時期的古迹,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清朝乾隆四年,銀川曾發生8級大地震,附近的建築均被震毀,但拜寺口雙塔卻依然屹立於崇山峻嶺之中,展現了西夏建築的高超技術。

拜寺口雙塔,融合了中國傳統磚塔建築與西夏藏傳佛教的外貌,極具特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拜寺口雙塔,融合了中國傳統磚塔建築與西夏藏傳佛教的外貌,極具特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拜寺口雙塔是兩座八角密簷式空心磚塔,雖不設基座,卻穩穩紮根大地,歷經近千年風雨。

東塔高39米,挺拔秀麗,西塔高41米,更顯雄壯,雙塔塔身布滿琉璃瓦裝飾,各層檐下,還有栩栩如生的磚雕獸頭、佛像以及各種花卉圖案,形制相近而又各具風姿。

相傳,雙塔為飛來之物,護佑此地風調雨順,更為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讓人不禁沉醉於這座西夏佛塔的藝術魅力之中。

延伸閲讀:福州西禪寺千年宋荔 僅靠一層樹皮托百斤果?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