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保局拆解災難記錄,73歲婦「無痛取卵」,86歲翁「試管受精」。(網上圖片)
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日公布多宗醫保資料異常的典型案例,包括73歲婦進行「無痛取卵」,86歲翁進行「試管受精」,引發各界關注。這些看似荒謬的錯誤,其實源自醫療資料輸入時的小失誤,卻也凸顯出醫保系統在資料把關上的漏洞。
綜合《深圳新聞網》、《新京報》等內地媒體報道,一名73歲女性患者做了「無痛胃腸鏡」,但因醫生在系統中只打了「無痛」兩字,從下拉選單中不慎點選了「無痛取卵」,結果變成令人震驚的記錄。另一間醫院則記錄一名86歲男患者進行「試管內受精」,事實上他罹患的是「腎功能衰竭」,但由於診斷代碼簡寫「SGNSJ」與「試管內受精」相同,醫生未確認選項就直接送出,導致誤植。報道指,兩宗事件只是操作失誤,但顯示出系統設計與人為把關都有待加強。醫保單位強調,醫療資料錯一字就可能誤導監管判斷,不僅浪費資源,更可能影響醫療決策。

醫生在系統中只打了「無痛」兩字,從下拉選單中不慎點選了「無痛取卵」。(微博)
男病人做宮腔鏡案例 原來因誤填代碼
此外,醫保局還透露更多驚人案例,包括一名醫生的處方藥總金額竟然比全國平均高出200倍,原來是漏填醫生姓名後,系統自動補上「未知」,多名「未知」醫生集合開出藥物所致。還有一宗曾經震驚網民的案例,某醫院有百多名男病人接受「宮腔鏡」檢查。經調查,是因為醫院誤將「輸尿管鏡」的項目代碼填成「宮腔鏡」,才出現「男病女治」的荒謬紀錄。醫保局提醒,醫療機構是醫保資料的第一線守門員,必須強化內部校對與系統驗證,避免讓小錯變成大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