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4-30 07:30:00

健康研究所|早期乳癌術後便無後顧之憂? 醫生拆解預防復發應從何做起

分享:

乳癌於2022年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香港常見癌症第二位,新增確診個案高達5,000多宗。雖乳癌個案近年不斷增加,但隨著醫學進步,只要能盡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癒機會亦會較高。話雖如此,這並不代表進行手術後便無後顧之憂,臨床腫瘤科專科林河清醫生表示:「癌症之所以可怕是因癌細胞能通過血液或者淋巴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而手術只能清除局部位置的癌細胞,假若術前已有少量癌細胞擴散,為了避免癌細胞於其他地方『落地生根』,術後需透過輔助治療以減低將來復發的機會。」

adblk5

 

傳統輔助治療有一定局限

雖說早期乳癌若能盡早發現及治療有助提高治癒的機會,但當中有部分腫瘤類型的復發風險較高,故術後亦不能就此鬆懈,需配合輔助治療以減低復發風險。以往輔助治療主要為化療、電療及荷爾蒙治療,惟這些治療均具局限性,因此對於較高復發風險的乳癌患者,如荷爾蒙受體陽性(HR+)乳癌患者,假若腫瘤出現較多的淋巴結擴散(4個或以上)、腫瘤較大(超過5厘米或以上),或腫瘤毒性為3級,均屬復發風險較高,可於進行荷爾蒙治療期間配合CDK4/6抑制劑,以進一步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增生,有研究顯示採用這種合併治療的患者復發率可降低逾三成,有助彌補傳統輔助治療的不足 。

adblk6

 

加配藥物可紓緩副作用

由於進行輔助治療是希望減低術後的復發風險,因此患者亦需進行治療一段時間。而對於患者而言,如需服用長期藥物,尤其是荷爾蒙藥物,或會擔心其副作用。林醫生表示:「此類荷爾蒙藥物有機會令患者出現更年期症狀、如潮熱或盜汗等,亦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但這些不適一般屬暫時性,若患者症狀持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質素,醫生會根據情況處方紓緩症狀的藥物或考慮轉藥。」

林醫生指有一名40歲荷爾蒙受體陽性(HR+)乳癌的患者,由於她有4個的淋巴結出現擴散,屬於較高復發風險的乳癌患者,因此建議她術後接受荷爾蒙治療並配合CDK4/6抑制劑作合併治療,至今服藥近9個月情況保持良好,亦沒有復發的跡象。由於藥物有機會導致腹瀉,故醫生亦同時處方止瀉藥以防不時之需,患者於兩個月後因逐漸出現腹瀉,開始服用止瀉藥,並由醫生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其後症狀亦得以紓緩。

adblk7

 

滋陰補品或增加惡化機會

不少患者術後會服用多種滋陰補品以幫助恢復體力,如燕窩、雪蛤膏、蜂王漿、羊胎素等。林醫生指雖然暫時沒有研究指術後不能服用此類食品,但由於滋陰養顏食品始終含有少量女性荷爾蒙,對於乳癌患者,尤其荷爾蒙受體陽性(HR+)乳癌的患者或有機會增加復發的機會,因此服用份量不宜過多。林醫生續指飲食亦只屬其次,鼓勵患者保持心境開朗,因心理狀況亦有機會影響身體,積極樂觀地面對病情及接受治療才能有效幫助控制病情。

adblk8

 

以上資料由林河清醫生提供

臨床腫瘤科專科林河清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林河清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