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5-12 15:30:00

常挖鼻孔釋放多巴胺可減壓 也可致腦退化?醫生揭3大健康風險

分享:
常挖鼻孔釋放多巴胺可減壓  也可致腦退化?醫生揭3大健康風險

常挖鼻孔釋放多巴胺可減壓 也可致腦退化?醫生揭3大健康風險

挖鼻孔也會挖到腦退化?有醫生指出,挖鼻孔是我們日常的正常習慣,不過這些日常習慣其實有減壓的功效,會令人快樂,但亦可能讓我們身體潛藏著更大的風險,當中包括可能會引致敗血症,甚至可能與腦退化風險相關。醫生指出有3大健康風險,並教大家如何正確地挖鼻孔才能保持鼻腔健康。

常挖鼻孔釋放多巴胺可減壓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有些人可能會習慣挖鼻孔,甚至會在正式場合中不經意地作出這個動作。他解釋指,挖鼻孔的醫學術語稱為鼻腔挖掘,是一種普遍行為。研究顯示,幾乎所有人每天都會挖鼻孔,部分人甚至超過20次。這種行為幾乎是全人類的共同點,但在社交場合中卻是一大禁忌。

而挖鼻孔的動作是因為鼻子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每天過濾空氣中的灰塵、花粉和病菌,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負責捕捉以上雜質,不過若空氣乾燥或污染嚴重時,黏液乾燥後就會形成鼻屎,就會引發鼻腔不適感,所以挖鼻孔就成為自然反應,即是挖鼻孔是鼻子求救的本能反應。

至於為甚麼難以停止這個行為,除了和生理需求有關,有心理學研究亦發現,挖鼻孔有助釋放壓力和紓解焦慮,屬微妙自我安撫行為。另外,有些人會可能會在無聊、緊張或焦慮時的情緒下,無意識地開始挖鼻孔、咬指甲、扭頭髮或咬筆桿等的行為模式,黃醫生解釋,這種重複行為可以提供控制感和心理慰藉,甚至釋放多巴胺,讓人感到短暫的愉悅。
 

adblk5
流鼻血原因及處理方法,嚴重或因癌症?(am730製圖) 流鼻血原因及處理方法,多為乾燥鼻敏感。(am730製圖) 流鼻血原因及處理方法,嚴重或因癌症。(am730製圖) 流鼻血原因及處理方法。(am730製圖)

3大挖鼻孔風險 可致腦退化?

黃軒醫生指,挖鼻孔雖然有助紓壓,但仍可能會有以下3大健康風險:

  1. 感染風險:挖鼻孔可能導致鼻腔感染,如鼻前庭炎,甚至引發嚴重的嚴重敗血症。
  2. 鼻腔損傷:反覆摳挖可能刮傷鼻黏膜,導致鼻出血和慢性炎症。
  3. 意外傷害:過猛的動作可能傷及鼻中隔,嚴重時須手術處理。

亦有研究指出,長期挖鼻孔的人會令鼻腔造成長期微創傷口,可能導致增加細菌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機會,理論上與某些神經退化疾病,如腦退化等風險相關,但目前仍在進一步研究中。

鼻塞原因|哮喘、慢性鼻竇炎、藥物敏感、過敏性鼻炎都可能是成因。(am730製圖) 鼻塞原因|哮喘、慢性鼻竇炎、藥物敏感、過敏性鼻炎都可能是成因。(am730製圖) 鼻塞原因|哮喘、慢性鼻竇炎、藥物敏感、過敏性鼻炎都可能是成因。(am730製圖) 鼻塞原因|哮喘、慢性鼻竇炎、藥物敏感、過敏性鼻炎都可能是成因。(am730製圖) 鼻塞原因|哮喘、慢性鼻竇炎、藥物敏感、過敏性鼻炎都可能是成因。(am730製圖) 鼻塞原因|哮喘、慢性鼻竇炎、藥物敏感、過敏性鼻炎都可能是成因。(am730製圖)

4大挖鼻孔健康建議

因此,挖鼻孔的這一個小小的動作也不可以輕視。黃醫生指出有4大健康建議,讓大家正確地挖鼻孔,以保持鼻腔健康:

  1. 保持鼻腔濕潤:多喝水,使用生理鹽水噴鼻,避免空氣乾燥。
  2. 注意手部衛生:若需要清理鼻孔,請先洗手,並使用紙巾輔助,避免直接用手指。
  3. 減少無意識動作:察覺自己何時容易挖鼻孔,例如如壓力大時,試著用其他方式如握拳、按摩指尖等動作轉移注意力,。
  4. 異常症狀要就醫:若出現反覆流鼻血、持續鼻塞或鼻痛,建議諮詢耳鼻喉科醫生。

黃軒醫生提醒,挖鼻孔的行為雖然普遍,但應注意健康風險。保持鼻腔健康,選擇正確的清理方法,並適度管理壓力,讓鼻腔保持平衡。

adblk6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