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9-29 18:30:00

心房顫動「一站式治療」 兩種治療縮短時間、降低中風風險

分享: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不僅造成心悸,還大幅提高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不僅造成心悸,還大幅提高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不僅造成心悸,還大幅提高中風風險。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李易達成功為一名同時罹患紅斑性狼瘡、腎衰竭且長期洗腎的女性病人施行「脈衝場消融術」合併「左心耳封堵術」的一站式治療,術後恢復良好,心律恢復正常,大幅降低病人再次中風的風險。

脈衝場消融術+左心耳封堵術 心房顫動「一站式治療」 

李易達主任表示,江小姐於2023年被診斷為持續性心房顫動,起初以藥物控制,但仍持續出現心悸,且在去年7月不幸發生小中風。雖然規律服用抗凝血藥,但仍無法完全避免血栓風險,醫療團隊遂建議採用最新的治療策略:一次性完成脈衝場消融術與左心耳封堵術。

adblk5
脈衝場消融術(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以高能量短時間電流作用於心房組織,使細胞膜產生孔洞,達到心律隔離效果

脈衝場消融術(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以高能量短時間電流作用於心房組織,使細胞膜產生孔洞,達到心律隔離效果。

具心悸、血栓風險 新治療安全、降低八成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的病人有兩大隱憂,一是心律不整導致心悸,二是左心耳易形成血栓,引發中風。」李易達主任解釋。以往心房顫動治療包含電燒消融與冷凍消融,但電燒耗時較長,冷凍對持續性心房顫動的療效有限;而最新的脈衝場消融術(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以高能量短時間電流作用於心房組織,使細胞膜產生孔洞,達到心律隔離效果,過程快速、安全,且幾乎不會傷害鄰近的食道或膈神經。

另一方面,左心耳是左心房內容易產生血栓的囊狀結構,約九成血栓都源於此處。透過左心耳封堵術,植入栓塞裝置將其「封閉」,便能有效阻斷血栓生成途徑。根據臨床觀察,術後可降低高達八成的中風風險,尤其對無法長期使用抗凝血劑或在用藥期間發生中風的病人,是重要的治療選擇。

中風前兆|把握黃金3小時求診(am730製圖) 中風前兆|失去平衡感容易跌倒(am730製圖) 中風前兆|視力障礙(am730製圖) 中風前兆|臉部表情不對稱(am730製圖) 中風前兆|手臂無力下垂(am730製圖) 中風前兆|表達能力口齒不清(am730製圖) 中風前兆|爭取時間(am730製圖)

洗腎因抗凝血劑效果有限 可與醫生討論溝通

此次治療特別的是,將兩項技術合併於同一次手術中完成,減少病人重複入院與手術的負擔,屬於「心房顫動一站式治療」。江小姐術後5個月覆診,心律維持穩定,沒有再出現心悸或不適,生活品質大幅改善。李易達主任也提醒,洗腎病人因抗凝血劑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更適合考慮此類治療方式,以減少中風威脅。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ADVERTISEMENT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