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酮飲食、168斷食法等是減肥大熱飲食法,惟可能引致健康問題。香港營養學會、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都會大學合作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發現港人雖注重飲食健康,但飲食習慣有待改善,並發現逾四成網上營養資訊帶有誤導成分。
有關問卷調查合共收集到916個有效回應,發現近四成人嘗試過最少一種流行飲食法,其中以間歇性斷食(51%)及低碳飲食法(43%)最多,嘗試原因主要為體重管理(76%)和改善健康(56%)。

(左起)Kelly、丁浩恩、羅家禧、梁婉玲。(林俊源攝)
或接收錯誤資訊
逾半受訪者從社交媒體、家人和朋友取得營養資訊,73%人會核查新接觸的營養資訊,途徑包括比較不同產品或媒體、與朋友討論或報章雜誌。香港營養學會內務主任、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助理教授及未來食品研究院成員羅家禧博士認為,「這些途徑未必包括了專業人士意見,若跟從或有損健康。」
碳水化合物不足
「日日二加三」是指每日進食兩份水果加3份蔬菜,調查發現蔬果方面僅僅合格,水果則只有36%每日進食1至2次水果;當中72%每次進食1至2份,少於建議分量。34%人進食肉類接近全日上限;51%人每星期食最少一次加工肉類。香港營養學會副會長及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梁婉玲博士續指,「加工肉類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致癌食物,應該少吃,而進食過多蛋白質亦會加重肝腎負擔,增加脂肪肝、痛風、腎石等風險。」
糖分方面,四成人每周都會攝取到添加糖,卻有28%會少吃一餐或當中沒有進食碳水化合物。「添加糖或致肥胖等風險,而不吃碳水化合物有可能導致基礎代謝率降低、記憶力下降、精神差、低血糖等。間歇性斷食亦易令身體進入『省電模式』,並分解肌肉作能量,減慢代謝率。」

均衡飲食可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
減重亦要食足三餐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及英國註冊營養師丁浩恩博士指出,「調查發現多達42%網上營養資訊存在誤導成分,例如『用豬油炒菜增加Omega-3攝取』、『飯後果是慢性自殺』等,市民應選擇可靠且具科學根據的營養資訊媒體,例如香港衛生署、醫管局或香港營養學會等。」日常飲食可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要減重的話,應每天維持500至1,000卡路里的熱量赤字,並維持三大宏量營養素的供能比例,脂肪20%至30%、蛋白質15%至20%、碳水化合物50%至60%;一日三餐,早午晚三餐供能比例3:4:3便最理想。
應尋求專業協助
原本體重約99磅、患有高血糖的Kelly,因為希望增磅而上網搜尋資訊,並聽從了朋友的說話「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及糖」。惟一個月過後體重沒有上升,再過兩個月甚至發現體重下降了10磅。由於擔心健康出問題,終尋求營養師意見,發現嚴重肌肉流失,經過營養師飲食指導以及定期運動,花了2年時間體重終於重上99磅。Kelly奉勸大家,有營養和飲食問題務必諮詢營養師,勿相信網上資訊和非專業人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