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感每年來襲,為醫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當出現抗原漂移又或抗原轉變,就有可能令流感疫苗的效力減弱,甚至出現大型傳播。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發出兩個減活流感疫苗平台,可製作更強免疫反應、對應更廣泛病毒亞型的疫苗,而且使用噴鼻形式接種,有助提升將來疫苗接種率。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實驗室科學分部主任、病毒學講座教授、於崇光基金教授(病毒學)潘烈文表示,抗原漂移即病毒在人類間傳播時出現突變而產生新病毒株,而抗原轉變即不同病毒株或不同病毒之間互相融合而形成新的病毒亞型,其中甲型流感可跨物種傳播,如豬流感、禽流感等,抗原轉變的風險更高。
望加強保護作用
潘烈文期望新一代流感疫苗可做到通用性高,同時預防禽流感、豬流感,而且可以加強保護作用,毋須每年接種,「減活流感疫苗是首選,除了較易達成以上期望,亦可用噴鼻形式接種,減少疫苗猶豫及可誘導黏膜免疫反應,帶來更佳保護。」

錢永康(左)及潘烈文(右)。

港大醫學院透過不同的改變流感病毒基因方法,製作出兩個減活流感疫苗平台。
植入α-GT基因
第一種減活流感疫苗平台為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α-GT)。潘烈文解釋,「這種酶在人體沒有功用,但免疫系統會視之為外來物而產生很多抗α-Gal抗體。我們將α-GT基因植入人類流感病毒的基因組中,令感染病毒細胞的表面會產生α-Gal抗原,就像賊人著了燈一樣,抗體更易找到它們,可以產生更好的免疫反應。」在小鼠實驗中,接種具抗α-Gal抗體疫苗的小鼠無論感染H1N1、H3N2或H5N1病毒,都可達到100%存活,而且效用長達1年,惟小鼠壽命較短,未知能否達到更長的保護期。而對照組小鼠則全部死亡。
改變密碼子使用偏好
另一平台為密碼子使用偏好。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錢永康博士指出,無論人類細胞、病毒,其蛋白質合成都由遺傳密碼控制,而當中賴氨酸遺傳密碼有3組密碼子,而不同病菌、病毒的密碼子偏好有所不同。「於是我們向流感病毒引入多個沉默突變,改變其密碼子使用模式,由人類流感病毒型轉為禽流感病毒型,從而減低對人體的毒性,作為減活疫苗。」此疫苗能在雞胚中有效複製,兼容於現有的疫苗生產流程,而團隊能夠為不同流感病毒建構出減毒病毒,從而抵抗H1N1、H3N2、以及禽源性H5N1、H7N9流感病毒。小鼠實驗中,此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與現有疫苗相若,小鼠存活率同樣達到100%。「此疫苗能夠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中複製,而且我們可控制病毒減活水平,以切合不同人士的體質。」
下一步安全測試
研究團隊未來將會繼續與合作夥伴做更多前線測試,包括臨床安全試驗等;此外,亦會研究合併兩種方式製作流感疫苗的可行性,期望能夠及早成功研發,減低流感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