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痱滋四星期未癒?六大頭頸癌症狀要留意!
頭頸癌是一組發生於頭部和頸部區域的惡性腫瘤,包括口腔、咽喉、鼻腔、鼻竇、唾液腺以及頸部淋巴結等多個部位。這類癌症在男性中較為常見,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普遍,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帶來嚴重影響。本文將講解頭頸癌的症狀、成因、診斷和治療方法等,以提升公眾對此疾病的認識和警覺。
頭頸癌的症狀
頭頸癌的症狀因原發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症狀包括:
1. 口腔部位:出現口腔潰瘍或傷口不易癒合,並伴有疼痛,口腔內可能有紅白斑或異常出血。
2. 頸部:頸部出現不對稱腫塊,多為淋巴結腫大,可能是癌細胞轉移的信號。
3. 口咽部:患者常感覺喉嚨持續疼痛,聲音沙啞,吞嚥時有困難或疼痛感。
4. 喉部:持續的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或胸口不適。
5. 鼻咽與鼻竇:可能出現鼻出血、鼻塞、痰中帶血絲、單側耳悶塞感、耳鳴或聽力下降等症狀。
6. 其他症狀:刷牙時流血、口腔異味、體重減輕和持續性疲倦等。
頭頸癌的成因
頭頸癌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其中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與飲酒。因為長期暴露於煙草中的致癌物質或過量飲酒會損害頭頸部黏膜細胞,增加癌變風險。另一方面,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與部分口咽癌的發生亦有密切關聯。飲食習慣亦不容忽視,長期攝取過量醃製、煙燻、發酵食品,或者經常食用過熱或過辣的食物,均有機會增加患上頭頸癌的機會。此外,若長期於工業場所或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下工作,接觸到有害化學物質,亦會提升患病風險。因此,市民應多加留意及改善相關生活習慣,以減低頭頸癌的發病機會。
頭頸癌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診斷與治療頭頸癌需結合臨床評估與專業檢測。醫生首先通過詳細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檢查口腔、咽喉及頸部是否有腫塊或病變,常用內視鏡直接觀察鼻腔、咽喉或喉部,並利用影像學檢查(如CT、MRI或PET)確定腫瘤位置、大小及擴散情況,活體組織檢查則是確診關鍵,分析腫瘤細胞性質以確定是否為惡性及類型。治療方法依腫瘤部位、分期及患者健康狀況而定,早期癌症常以手術切除腫瘤及受影響組織為主,必要時移除淋巴結;放射治療可與手術聯合或單獨使用,化學治療適用於晚期病例以控制腫瘤或緩解症狀,而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則為部分患者提供新選擇,針對癌細胞特徵或增強免疫攻擊能力。
頭頸癌的早期發現對於成功治療十分重要。了解其成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警惕潛在症狀,是降低風險的第一步。如發現口腔內有任何痱滋或潰瘍持續四星期未痊癒,建議盡早求醫,並進行組織化驗,以便及早診斷。此外,一旦出現持續性症狀,如吞嚥困難、聲音嘶啞或頸部腫塊,也應諮詢醫生意見。通過及時診斷和適當治療,頭頸癌患者有機會獲得較好的治療,重拾健康生活。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 麥忻華醫生
資料由整形外科專科醫生 麥忻華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