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過度活躍症 或致生活質素大降
商場洗手間不時大排長龍,你是否常感到急尿,但排尿量並不多?半夜需要起身上廁所?怕坐長途車或於街上找不到廁所而減少外出及社交,甚至不敢外遊,嚴重影響生活質素?若有這些情況,可能患上膀胱過度活躍症。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黃家榮表示,膀胱過度活躍症主要症狀包括突發性尿急,以至尿失禁,尿頻及夜尿等。「正常膀胱可儲存約400至500毫升尿液,當達到一定容量後,便開始有尿意。而患者即使儲存小量尿液(可以少至50至100毫升),膀胱已經非常敏感及異常收縮,導致膀胱內壓力突然增加,引致突發性尿急,甚至失禁。」

患者會避免坐長途車,甚至不外出社交。
非女性專利
膀胱過度活躍症成因未有定論,普遍認為跟膀胱神經或肌肉失調有關。黃家榮續指, 50歲以下群組,女性患病率稍高於男性,但隨年紀增長,男性發病率上升。因年長男性容易有良性前列腺增生,阻塞膀胱出口,繼而引發膀胱過度活躍症。「很多人以為膀胱過度活躍症患者主要是女性,可能因為女性的尿失禁比率較高;另外,男士小便問題多因前列腺增生,令膀胱過度活躍症被忽略。」此外,中風、柏金遜症、中樞神經疾病、膀胱結石、尿道感染等,也可能引致類似症狀。
怕坐長途車
患者生活和社交或因此症帶來廣泛及重大的影響。黃家榮舉例,有患者因經常上洗手間而影響工作;也會怕尿急忍不住,所以不坐長途車,甚至不外出社交;亦有患者怕失禁尷尬,避免跟另一半行房。「年長的患者因經常趕去洗手間,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夜尿也影響睡眠質素,令日間工作效率變差。」研究顯示,膀胱過度活躍症患者自信心較差,抑鬱症風險比常人高一半。

黃家榮不建議患者使用紙尿褲,除治標不治本外,更打擊患者的自尊心,並可能導致會陰部皮膚長期潮濕,增加感染和潰瘍風險。
勿減少飲水
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治療包括行為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黃家榮指出,患者應戒咖啡、濃茶、汽水和酒精等刺激性或利尿飲品。另外勿減少飲水,因小便變濃反更刺激膀胱黏膜,令症狀加劇;亦增加尿道感染及尿道結石風險。
物理治療方面,透過盆底肌肉及膀胱訓練,可提升患者忍尿能力和膀胱儲尿容量;快速括約肌收緊放鬆練習,亦有效控制突發性尿急導致尿失禁的情況。另外,經皮脛神經電刺激(PTNS)可調節神經,改善症狀。
新型藥物副作用較少
藥物治療可分傳統抗膽鹼類藥物和新型β3-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口服藥物兩類。黃家榮指兩者均可放鬆膀胱肌肉,增加膀胱容量,「但傳統藥物或致口乾、便秘、眼乾、視力模糊等副作用,青光眼及重肌無力症患者更加不可使用;而新型藥物就沒有類似副作用及使用限制,惟可能令血壓稍微上升,建議高血壓病人服用時要定期檢查血壓。」情況嚴重及服藥無效的話,醫生會考慮注射肉毒桿菌素手術,可抑制膀胱肌肉過度收縮,從而改善症狀;想效果持續,就需要每6至9個月重複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