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住院全攻略|公私營醫院流程/留院用品清單/保險理賠一文睇清!
如果突然遇到自己或家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療時,難免會感到不知所惜。然而,只要提前了解到住院流程、所需物品與保險理賠程序,就能大大減輕焦慮。香港的醫療體系分為公立與私家醫院,兩者在流程、費用和服務上都有顯著差異。
入院途徑與預約
無論是公立或私家醫院,都各自有特定的入院途徑與預約方式。公立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其最大優勢在於費用便宜,但相對地等候時間較長。入院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經由急症室分流後,醫生會根據病情嚴重性安排即時留院;二是非緊急情況,需由醫生轉介至專科門診,排期等候擇期入院。擇期個案通常會在手術或治療前一至兩週,由院方以電話或信件確認報到時間。市民亦可使用HA go手機應用程式查看預約。
若涉及跨院轉送,通常須由醫生決定與安排,病人難以自行更改;相關檔期與床位仍以病情輕重與臨床優先為依歸。
相較之下,私家醫院的入院流程則較為彈性,通常可即日或隔日入院,但仍會受主診醫生手術表、床位供應與節日因素影響。當私家醫生簽發入院證明後,私家診所通常會協助病人向醫院預約床位與房型(如標準房、半私家或私家房),並按要求繳付按金。由於私家醫院服務靈活,在產科或熱門專科的旺季,病房或手術檔期可能供不應求,因此建議提早預約,並向醫生索取費用估算書,方便處理保險賠理。
等候時間概覽
等候時間是公立與私家醫院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在公立醫院,急症室採用五級分流,危殆與緊急個案會獲優先處理,而半緊急及非緊急的等候時間則可能較長。擇期手術的等候時間差異更大,非緊急個案可能需等候數月甚至一年以上。
私家醫院的等候時間則相對較短,大多可即日或隔日入院。不過,等候時間仍會受主診醫生手術排程、床位供應及節假日等因素影響。
留院用品清單
- 證件與文件:香港身份證、入院文件、保險卡或保單資料或保險賠償表格、病歷。
- 醫療資料:現用藥名與劑量、藥物敏感紀錄、近三至六個月檢驗報告。
- 個人物品:寬鬆前開扣衣物及內衣褲(帶住院日數份量)、外套(防滑拖鞋、眼鏡/助聽器(如需要)、口罩、耳塞。
- 清潔用品:牙刷、牙膏、杯子、梳子、毛巾、潤唇膏、衛生用品、紙巾、濕紙巾。
- 電子用品:手機、充電器(長線較佳)、行動電源、耳機。
- 金錢與支付:少量現金或八達通,避免攜帶貴重物品。
- 其他︰書或電子書、平板電腦、遊戲機、零食、水樽、鎖

醫院建議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準備過程,讓他們更了解住院環境,減少不安情緒。
小朋友入院準備
若小朋友需要住院,家長可參考香港兒童醫院提供的準備指引,包括:
- 個人物品:孩子喜歡的毛公仔、玩具、圖書、畫冊及顏色筆,有助減輕焦慮。
- 日常用品:尿片、濕紙巾、奶瓶、奶粉、安撫奶嘴等。
- 文件資料:身份證明、病歷、藥物紀錄及過往檢查報告。
醫院建議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準備過程,讓他們更了解住院環境,減少不安情緒。

準媽媽入院前應準備好「走佬袋」,以應付分娩及住院期間所需。
孕婦住院準備
準媽媽入院前應準備好「走佬袋」,以應付分娩及住院期間所需。建議攜帶:
- 媽媽用品:產褥墊、哺乳胸圍、前開扣睡衣、拖鞋、毛巾、個人清潔用品。
- 嬰兒用品:初生嬰兒衣物、包被、濕紙巾、尿片。
- 文件資料:產前檢查記錄、身份證、醫療卡、保險文件。
探訪時段安排
香港公立醫院探訪安排因醫院及病房類型而異,一般規定如下:
- 普通病房:常見探訪時段為中午12時至下午1時,以及下午5時至晚上8時。
- 深切治療部:通常為中午12時至1時及下午5時半至8時半。
- 兒科病房:部分醫院容許照顧者全天陪伴,其他則設有下午4時至8時探訪時段。
- 新生嬰兒病房:只限父母探訪,時段多為上午至晚上。
- 隔離病房:一般謝絕探訪,特殊情況可向醫護人員申請恩恤安排。
探訪人數一般限制為每次不多於兩人,訪客需佩戴外科口罩並保持手部衞生。
保險須知(VHIS/團體/個人醫保)
目前香港常見的保險類型包括自願醫保(VHIS)與公司團體醫療保險。
對於擇期入院,建議在住院前聯繫保險代理人交代事宜,向保險公司申請預先授權(Pre-authorization),這能確保你的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直接支付,減少出院時的現金壓力。申請時通常需提供診斷證明、擬進行的手術代碼與醫生費用預算。
不論你的保單是自願醫保或公司保險,都應仔細核對保障範圍,了解保單的房型級別、自付額、共同支付比例以及年度或終身限額。部分保單可能對昂貴的醫療耗材或特定儀器設有不保或賠償上限。
出院時,務必索取分項收據(Itemized bill),這份文件詳細列出了每一筆費用的來源,是日後向保險公司索償的關鍵憑證。若僅持有總額收據,可能影響理賠進度。
不論公立醫院或私家醫院,都需要很高的耐性,保持冷靜及平和的心情,有需要時禮貌地向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