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0-08 17:30:00

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晚期膀胱癌與尿路上皮癌一線治療新方向

分享:
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晚期膀胱癌與尿路上皮癌治療新方向

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晚期膀胱癌與尿路上皮癌治療新方向

膀胱癌在所有癌症中雖未進入前十大,但在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中佔比極高,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5倍。膀胱癌早期常缺乏明顯症狀,典型表現為「無痛性血尿」,但患者往往將其誤認為泌尿道感染或結石,導致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增加治療難度與復發風險。

化療副作用難耐 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助76歲高齡患者腫瘤縮小

大同醫院泌尿科鄭元佐醫生分享,一名76歲女性患者,術後接受化療卻因副作用嚴重而中斷治療,隨後病情急遽惡化復發,腹部長出超過10公分的巨大腫瘤。經醫療團隊評估後,改以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經數次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患者吃得下、體力也明顯回來。

鄭醫生進一步說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剛開始使用時,多半放在化療之後,但這幾年隨著更多臨床數據出現,發現如果把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ADC抗體藥物複合體合併使用在第一線,治療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明顯降低。臨床數據顯示,不只患者的存活時間拉長,腫瘤縮小或控制的比例也比單純化療來得高。

相較於化療常見的白血球低下、感染風險,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ADC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副作用相對可控,患者的體力也能維持得比較好,更有機會撐完整個療程。鄭醫生補充,根據國際試驗結果,接受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的患者,有超過五成在兩年後仍能存活,部分甚至可達七至八成,和過去單靠化療時的存活率相比,已有顯著提升。

adblk5
膀胱癌症狀|血尿(am730製圖) 膀胱癌症狀|尿頻(am730製圖) 膀胱癌症狀|小便困難(am730製圖)

高齡體弱無法化療 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幫助擺脫止痛藥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腫瘤科賴谷順醫生提到,一名60多歲患者因膀胱癌轉移至骨盆腔淋巴結,腫瘤壓迫神經導致下肢持續疼痛。必須長期依賴止痛藥才能勉強入睡與活動,讓精神與食慾明顯下降,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由於患者體能狀態較差,醫療團隊判斷若採用傳統化療,副作用風險過高且難以完成療程,因此改用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治療數周後,患者的疼痛逐漸緩解,止痛藥用量大幅減少,夜間能有較完整的睡眠,也能在白天自行下床短時間活動,整體精神與生活狀態顯著改善。

賴醫生表示,隨著臨床證據累積,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指引(NCCN)已將「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ADC抗體藥物複合體」列為第一線治療建議;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化療,合併療法可讓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延長約兩倍,腫瘤縮小或穩定的反應率也提升約1.5倍,且副作用更可控,為幫助患者延長存活期與維持生活品質帶來新契機。

此外,對於無法接受化療且PD-L1表現高的患者,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可作為單獨治療選項,或於含鉑化療後用於維持治療,幫助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