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堡礁。(路透社)
澳洲的一個海洋研究機構公布,當地著名景點大堡礁的珊瑚覆蓋率,錄有紀錄以來的最大下跌。機構指雖然當地的珊瑚受到熱帶風暴及以珊瑚為食的海星破壞,不過最主要原因還是氣候變化影響。
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發表的最新報告表示,澳洲的南部及北部珊瑚礁都出現大量的白化現象。他們警告指,這些珊瑚礁可能已接近臨界點,表示若未來出現災難性事件發生時,珊瑚可能沒有足夠時間恢復。有關的調查自1986年開始進行,最新的報告是在去年8月至今年5月期間進行,在澳洲的124個珊瑚礁調查。原本長達2,300公里的珊瑚礁在近年受到重複的白化現象,令部份的珊瑚已變成白色。他們指出,珊瑚礁在近月遭受到熱帶風暴以及侵食珊瑚的海星攻擊,但最大原因還是氣候的變化。
有關的白化現象,是因為珊瑚生存的水溫上升,令牠們受到壓力而變白。報道指出,如果海水超過下珊瑚可接受溫度,上升1度仍可生存2個月,不過當上升2度時就會減至約1個月。珊瑚對海洋及地球極為重要,因為全球225%的海洋物種都棲息在珊瑚的構築。報告指自去年至今年的首數個月,極端溫暖的海水令珊瑚廣泛出現白化。大堡礁雖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不過近年已被指因為受到海水變暖以及污染而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