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學校午餐供應情況(摘自南礪市立小學網站)
日本富山縣南礪市近期發生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該市的多間中小學和義務教育學校,約有100名學童與教職員在9月11日食用了營養午餐後,出現嘴唇腫脹和皮疹等過敏症狀。
根據《富士新聞網》與《共同社》等日本傳媒,富山縣政府16日表示,南礪市6間中小學、共105名學生和教職員吃了學校的營養午餐後出現過敏症狀。他們的年齡介於10歲以下至40歲之間,全員症狀輕微,沒有人因此留院。
經當地衛生單位調查,在「梅味噌燒」料理中使用的鰤魚幼魚「福來魚(フクラギ)」中,檢出高濃度的組織胺(histamine)。
由於在各學校的烹調過程並未發現問題,當局推測可能是在魚肉切片製作過程中就已累積了組織胺。
疑紅肉魚類溫度不當
組織胺引發的食物中毒通常發生在鮪魚和鰤魚等紅肉魚類。這類魚含有豐富的組氨酸(histidine),在溫度保存不當的情況下,受到細菌作用,便會轉變成組織胺,進而導致食物中毒。
富山縣當局也呼籲,魚類不要在常溫下放置,應冷藏保存,魚鰓和內臟應盡速去除,且避免食用新鮮度降低的魚類。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天新聞網》,按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