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8-28 04:30:21
日報

深圳45年改革開放 海納人才成就關鍵

分享:
深圳45年改革開放 海納人才成就關鍵

深圳45年改革開放 海納人才成就關鍵

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當局前晚動用1.2萬架無人機舉辦燈光表演,30分鐘超長表演為觀眾帶來震撼視覺感受,亦顯示深圳以創新科技推動經濟繼續向前發展的最新方向。深圳在這45年間,由一個人口只有33萬的小鎮成為人口超過1,700萬的超級城市,發展速度可謂舉世無雙,更印證了開放門戶吸納人才對城市發展的重要。香港除了欣賞深圳的成就,在人口政策上方面也值得向深圳借鏡。

198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城市,成立首批經濟特區。鄧小平1984年南巡,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總結多項數據亦顯示深圳的驚人發展,例如地區生產總值由1980年的2.7億元人民幣增至2024年的3.6萬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位列全國第三位。198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僅0.18億美元,2024年已超過6,000億美元,重返內地外貿城市首位。除此之外,全市醫院數量從24間增加至162間。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公共圖書館925座,公共圖書館總藏量6,824.1萬冊。全市擁有博物館62座,美術館13座,可見這座城市除經貿發達,在文化醫療等多方面也有長足發展。

這些數字背後,最重要的是人的投入及才能取發揮。年前高票房電影《你好,李煥英》描寫八十年代內地生活面貌,最後一幕中有角色提到要從北京去深圳闖天下,這句對白寫下了那一代人到深圳尋覓夢想的印記。事實上,深圳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城市,從當年設有一線二線關卡,到後來逐步開放戶口登記,基本上全國的年輕人、專業人士、資本家、創業者,只要帶著一個背囊便可以去深圳尋找自己的夢。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持續的急速經濟增長,深圳更在各種政策上扮演先行者,從金融改革到城市發展,輕工業生產和旅遊消閒娛樂,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有全國最亮麗的成就。香港人對於深圳的發展一直有着頻密的交流互動。

adblk6

深圳地鐵有港鐵參與興建及管理,城市規劃和建築方面也有不少香港專業團體的參與。當然深圳的成就並不是照單全收香港的經驗,而是在適當的位置融入香港成功之處,也顯示了深圳隨著開放的人才和勞動力,整個城市的學習能力、消化能力以及將知識轉化的能力都超越世界各地的城市。在這數十年間,香港的中小企業在深圳曾經發展工廠設立生產線。普羅大眾早已習慣到深圳消費娛樂,中港婚姻亦讓兩地的文化和人民交往有著深厚的聯繫。

今日,深圳的人口總量、國民生產總值、創科發展速度都超越香港,當然不需要簡單地二分兩個城市的高低地位。但在各展所長之間,尤其是在高度開放的人口政策上,深圳的成果絕對值得香港當下借鏡。如果封閉的城市不容許外部勞動力自由進出,只會限制自身的生命力,無法進行新陳代謝,令發展遲緩。當香港人北上消費,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穿梭時,不妨留意這股源源不絕的全國年輕勞動力,

究竟為這座城市注入了多大的生命力。當香港人能夠親身感受並反思,相信可以在討論本港人口政策時,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長遠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