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12 04:30:56
日報

適時擱置明日大嶼 過度規劃應勢調整

分享:
適時擱置明日大嶼 過度規劃應勢調整

適時擱置明日大嶼 過度規劃應勢調整

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前夕,發展局長甯漢豪明言現階段不宜繼續推進「明日大嶼」的法定環評程序,目前也沒有為相關項目制訂推展時間表,變相將該項目緊急煞停。發展局提前公布相關消息,相信是避免施政報告新措施被掩蓋。這種痛定思痛的做法無疑值得嘉許,尤其在商業樓宇價格斷崖式下跌的背景下,發展商再無資金買地,庫房空虛,公共財政危機嚴重。叫停明日大嶼將商業樓宇的數量明朗化,絕對是適時的調整。過度以計劃經濟的方式進行大規模填海,實際上削弱了香港自由經濟的靈活性,並可能引發難以逆轉的後果。新加坡分階段和具策略地填海,值得香港在未來城市發展中作為重要參考。

2018年,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的願景,建議在大嶼山以東填海造地,除新增數十萬個住宅單位供應外,並打造本港第三個商業核心區(CBD)。然而,項目估算建造成本達5,000億元,令公眾擔憂掏空庫房,再加上引發的環保問題,經過疫情和2019年社會運動,多年來爭議不斷。

全球也有許多大規模填海的失敗案例,例如1994年韓國松島填海項目,原本計劃發展600公頃作為經濟自由區,但至今仍未完成,眾多商業地被改劃為住宅地,大量土地閒置。阿聯酋艾露露島在填海完成30年後,仍然空置。這些案例表明,公共財政在項目開始時或許充裕,但城市能否有效利用相關土地,並不是單靠金錢便能決定,還需要配合城市有機發展。如果市場未能配合,政府再有充裕資源也只能一籌莫展。

adblk6

地產界對擱置明日大嶼計劃初步反應正面。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同,現在應專注於北部發展。事實上,暫緩明日大嶼項目,長期不再有大量商業樓宇推出,有助於避免商業樓宇價格再次出現急劇下跌,進而引發住宅樓宇價格回調的危機,這為小業主帶來安心,避免消費下行的現象。

世界也有成功的填海例子,就如新加坡的填海計劃分階段進行。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階國際研究學院(SAIS)童振源博士的陳述,新加坡是分開不同階段進行填海決定,而且在每一個時間均有高針對性去配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從最初的小規模填海造地,到後來為興建樟宜機場而進行大型填海。

在九十年代,新加坡填海是為了支持石油化工業發展,新加坡合併七座小島,填海形成裕廊島。雖然新加坡並無產油,但卻成為世界前三大石化工業區,看出當地政府極具遠見,成功無中生有。相較之下,香港在重工業上卻未曾考慮利用新填海土地發展。之後十年,新加坡的填海計劃轉移將針對旅遊業發展,包括聖淘沙、金沙賭場、濱海灣花園等世界著名景點,這使新加坡成為亞洲重要的旅遊城市。

新加坡自2012年起推動大士超級港填海計劃,透過建設全球最大自動化港口之一,進一步拓展轉口港的優勢。儘管新加坡並沒有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但在轉口貿易方面,與香港一直分庭抗禮,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香港,這些成果都與其填海策略有密切相關。使用率越來越低的葵涌貨櫃碼頭,是否能夠物色適當地點填海遷移,騰空市中心土地,將會是未來探討方向。

adblk7

特區政府需要吸取教訓,不應該用計劃經濟思維決定填海規模,而該因應市場趨勢發展,適時檢討土地需求,配合商界期望,做到惠民便民,保持土地用途的靈活性,聆聽市場需求,讓市場主導,始能玉成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