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9-29 11:32:40

未來科學大獎港活動頭炮 粒子物理學家陸錦標教授分享科研經驗

分享:
約250名本地中學生及家長參與未來科學大獎首場「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講座,與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國際著名粒子物理學家陸錦標教授交流。(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約250名本地中學生及家長參與未來科學大獎首場「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講座,與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國際著名粒子物理學家陸錦標教授交流。(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政府高度重視以科創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今年繼續在香港舉辦大獎周活動,一系列科普活動率先登場為下月的大獎周預熱。首場「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講座前日 (27)於香港科學館舉行,由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國際著名港產粒子物理學家陸錦標教授主講,吸引約250名本地中學生及家長參與。

曾遇挫敗萌放棄念頭

陸錦標教授發現了新的中微子震盪模式,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的對稱性,為破解宇宙為何有物質存在的奧秘提供了新角度,並在2019年獲頒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他在講座中,講解「破解中微子振盪的密碼」,並分享他的成長、求學及從事科研的經歷。他憶述當年擬在大亞灣核電廠開展實驗時,曾碰到不少挫折,身在美國的他先後向不同機構尋求合作,均被拒絕,一度猶豫是否應該放棄,幸好最終得到中央政府幫忙。

adblk5
陸錦標教授寄語學生,從事科學先決條件是要有熱誠,而且研究往往花費很長時間,需要有投入度及堅毅才能走下去。(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中大醫科生劉璟龍(右)在「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擔任互動環節主持人,與陸錦標教授(左)對談。(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投身科學條件必須有熱誠

陸教授憶述,小時候修理家中破損的東西,令他漸漸對工程及科學產生興趣,長大後投身科學研究。他坦言,自己性格比較害羞及內向,直到去美國求學後,才慢慢敞開心扉。這轉變幫助了其發展,因為他的大型研究需要跨學科的合作,能與人溝通十分重要。被問到中學生可以如何審視自己是否適合向科學之路發展,他表示從事科學先決條件是要有熱誠,而且研究往往花費很長時間,需要有投入度及堅毅才能走下去,若有厭惡必會產生壓力,不會做得好。

未來科學大獎周將於102226日,第三度於香港舉辦。另外一場「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講座將於1014日在香港太空館舉行,講者為2022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物理化學家楊學明教授,主題為「追求卓越︰我的科學人生」。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你中咗幾多個?(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嗜甜(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飲酒(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炸物(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重口味(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捱夜(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多吃飯(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常焦慮(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不運動(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肥胖(am730製圖) 10個行為加速大腦衰退|少喝水(am730製圖)

ADVERTISEMENT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