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口可樂以自設設施實現本地膠樽回收、轉化及使用。(蘇文傑攝)
港人外出不時都會購買膠樽裝飲品享用,惟對於塑膠容器的回收在實行上卻是知而行難。有調查發現,逾六成半受訪市民表示會盡量回收飲品包裝,惟回收設施不足卻導致逾77%受訪者認為在回收上受到挑戰。有品牌多年來致力推動旗下飲品採用回收塑膠rPET再造膠樽包裝,並以自設設施實現本地膠樽回收、轉化及使用。
可口可樂香港上月透過網上問卷,對1,125名本地消費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7.29%受訪市民表示「會盡量回收」飲用完的包裝飲品;惟有77.16%認為「回收設施不足或不方便」是進行回收時的最大挑戰;另有24.09%表示「擔心回收物沒有被妥善處理」,反映社會對更便捷、 透明度更高的回收設施有需求。
品牌近年來持續增加於主要包裝中使用回收物料,並使用自家設施將本地回收膠樽去除標籤,清洗後加工造成新的膠樽。其旗下多個可口可樂品牌自2019年起已開始在膠樽生產中使用回收塑膠rPET,當中,1.5 公升或以下bonaqua"礦物質水及500毫升可口可樂更分別於2020年及2024年採用100%rPET生產膠樽,當中不包括樽蓋及招紙;而本月起,1.5升飲品也全面採用再造膠樽包裝。除此之外,品牌亦推出無招紙樽裝水,及將部分飲品轉用透明膠樽,以提高膠樽的可回收性。
品牌在港裝瓶夥伴太古可口可樂對準食品級塑膠樽回收設施塑新生有限公司作出大額投資,處理膠樽的回收和再造。企業會將消費者使用後所回收的膠樽,轉化為準食品級的rPET薄片作廣泛再生應用,每日最高的處理量可達約200萬個膠樽。然而,塑新生目前每日的處理量卻只有約80萬個膠樽,未及上限一半,更反映社區須加大回收力度。
可口可樂公司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李詠賢表示,品牌將繼續利用自設設施,將本地回收的膠樽轉化為新樽使用,更希望善用其品牌的影響力啟發消費者參與回收。香港太古可口可樂董事及總經理高逸才則指出,將繼續與合作夥伴積極落實「閉合循環」,讓本地膠樽能透過回收再造獲得新生,同時呼籲消費者應將用過的膠樽分類回收。環保署署長徐浩光表示,本港一日棄置近130噸塑膠飲料瓶,當中大部分為可回收膠樽,期望企業改用再造樽可帶動本地循環再造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