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9-19 04:31:51
日報

醫管局年增1.2萬癌症門診服務人次 盧寵茂:要善用非盲目求資源

分享:
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 醫衛局副局長范婉雯 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

盧寵茂(中)稱,當局要善用資源做到精準補貼;右二和一為范婉雯、李夏茵。(周令知攝)

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就醫管局提出多項目標,包括縮短輪候時間、增加服務量等,希望加強癌症預防、診療,又會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對於有意見認為今份施政報告在醫療方面的新措施著墨較少,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表示,很多醫療政策都較長遠,難以在一年內完成,又說醫療資源永遠都可以說不足,因此要善用而非盲目要求更多資源。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7項措施加強癌症預防、篩查、診療和治療,包括增加醫管局服務量和添置醫療設備。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指,上年度有16萬名病人在醫管局治療癌症,由於預計日後癌症病人只會增加,當局將引進更精準的診斷方法,如基因治療、基因測試等,服務模式亦傾向改為日間服務,提升效率。醫管局預計未來每年增加1.2萬個門診人次、5,000化療服務人次、加大9節手術室節數和1.4萬次基因測試,又擬增加個案經理處理愈趨複雜的癌病服務。

adblk5

上年度外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不理想

施政報告並提出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一成,即大約10星期,李夏茵說上年度外科穩定新症要輪候90多個星期,仍然不理想,今次會繼續把毋須再看外科的個案轉介普通科門診和基層醫療,不一定要在外科跟進的穩定舊個案就可轉介到基層醫療和護士診所處理。過程中,當局會檢視如何使分流的個案更有效接受診症,如增加人手、服務量,專科門診流程、效率等亦有提升空間,將輪候時間減到最低。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之後會提升成「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等。醫衛局副局長范婉雯稱,參與計劃的家庭醫生持續增加,截至上月底共有730名醫生參與,相信計劃只要多加宣傳、市民用得好,就會有更多醫生參與。

醫療政策牽涉很多長遠措施

有意見認為,施政報告在醫療新政策著墨不多,部分亦是正進行的措施或計劃。盧寵茂解釋,很多醫療方面政策都不能在一年內完成,舉例說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牽涉很多長遠措施,很多地方經驗顯示這些措施需時10年完成,當局在每一份施政報告都會循序漸進落實和推出措施。被問到市民會覺得醫療資源投放不足,盧寵茂坦言資源「永遠都可以話唔足夠」,因此當局不斷強調要善用資源,做到精準醫療補貼,而不是要盲目要求更多資源,如沒有善用就只會造成浪費,重申明年1月的公營服務收費改革,不同服務收費調整「有加有減」。

adblk6

ADVERTISEMENT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