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香港特色屋邨設計元素,可能不少人會想起獨特的井字型天井。禮賢會順天幼兒園老師就以香港井字型天井為靈感,引導學生創作想象中的天空。作品「雲上的大廈」早前成全港唯一獲邀至成都第十一屆iSTART兒童藝術節參展的學校。校長李素貞表示,學生合力攜手設計的作品展示獨特的藝術風貌,創意想法備受觀眾讚賞。

作品「雲上的大廈」早前成全港唯一獲邀至成都第十一屆iSTART兒童藝術節參展。(學校提供)
以屋邨天井為靈感設計
位處舊式屋邨順天邨的禮賢會順天幼兒園,學生上學和放學時都會經過井字型天井。早前賽馬會「智•幼•趣」計劃導師與成都麓湖A4藝術中心策展人李杰到校參觀,他們認為屋邨正方形天井彷彿天然畫框,啟發計劃導師及順天老師以特色天井為主題,帶領學生創作幻想中的天空。
老師按照學生的能力,安排相應的活動讓他們參與。K1學生先用泡泡型沐浴露及棉花感受雲朵的輕盈柔軟,再利用泡沫剃鬚膏親手製作自己的雲朵;K2幼兒就用彩色透明片創作,他們將自己想象中天空會有的事物放在作品中,例如雲上的滑梯、汽車、棉花糖及遊樂場等。 最後K3孩子選取他們喜歡的天空相片,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由學生經驗及感受出發
李素貞校長表示,學校打破以往老師主導創作的傳統模式,轉為以學生提問為設計出發點,引導學生由觀察中發現新事物,「他們創作時留意到不同材料的特性,亦享受創作過程。他們甚至以摺、捲和扭等技巧,將作品更具個人風格。有學生甚至驚喜大喊『老師,我哋將天上嘅雲拉落嚟啦!』」王佩盈主任分享,真正的創作是從孩子的觀察、經驗和感受出發,這種模式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創造力,也讓他們有機會自主表達和思考,培養了解決問題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合眾人之力,作品「雲上的大廈」終於誕生,更成為全港唯一於成都第十一屆iSTART兒童藝術節《自然•身心•樂遊場》參展作品。校長和主任更與成都A4兒童藝術館館長李杰直播,向觀眾分享創作過程及理念等。
參觀藝術展覽可能是不少家庭周末活動,但如何令孩子理解展覽內容,可能是家長頭痛事。校長同時分享6招小朋友參觀藝術館的貼士:
- 選擇合適的展覽:選擇專為幼兒而設的展覽或作品,例如色彩鮮豔的畫作或互動展示。家長亦需簡單介紹藝術家的背景和作品風格,以便孩子理解作品。
- 參觀時間不宜過長:幼兒注意力有限,建議每次參觀不超過1小時。
- 引導式提問:鼓勵幼兒分享對作品的感受及想法,例如「你覺得這幅畫的顏色怎樣?」或「這個形狀像甚麼?」,激發想像力。
- 互動活動
- 參加工作坊:部分展覽同時推出親子工作坊。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參與,讓幼兒親自體驗藝術創作。
- 使用手冊或導覽:有些藝術館提供適合家庭的導覽或手冊,父母可利用手冊幫助小朋友理解展品。
- 保持輕鬆愉快:不必強迫幼兒了解所有的藝術品,最重要是享受參觀過程和親子時光。
- 結束後的討論
- 分享體驗:一起回顧今天的體驗,討論最喜歡的作品。
- 創作自己的藝術:鼓勵幼兒畫出他們在藝術館中看到的作品,加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