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本向來被人視作兒童讀物,活潑童真的文字,配上色彩繽紛的插畫,是不少孩子的床邊故事首選。近年無字繪本冒起,讓人發現無字繪本之中的樂趣。香港無字繪本作家廖倍恩(Joanne Liu)出版多本無字繪本,首作《My Museum》更榮獲意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獎(BolognaRagazzi Awards)。她認為,無字繪本的創作空間較自由,期望讀者能從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希望。
廖倍恩(Joanne Liu)創作多本繪本,出道作《My Museum》獲意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獎。
與普通繪本不同,無字繪本沒有文字講述故事內容,讀者只能用圖畫理解故事。無字繪本看似普通無聊,但正正因為沒有文字帶領,讀者會隨著年齡或經歷的增長而對故事有不同理解,小朋友及老人家可於同一本故事中尋找各自的體會。

無字繪本沒有文字講述故事內容,讀者只能用圖畫理解故事。(受訪者提供)
記:如何踏上無字繪本創作之路?
Joanne:某次紐約旅行時,我到訪當地不同博物館及美術館。自己同時報名為期1個月的繪畫班。在繪畫班內,開始為《My Museum》起初稿。起初只是隨意將初稿寄給一個出版社的編輯,想不到他居然有興趣出書,自此踏上創作之路。
記:為何選擇創作無字繪本,非有字繪本?能否介紹新書《可不可以說》?
Joanne:其實一開始創作出道作《My Museum》時,並沒有特別計劃要創作有字還是無字繪本,純粹畫了一些圖畫。這些畫作已經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就沒有選擇為繪本加上文字。
記:有喜歡的繪本作家嗎?
Joanne:我自己喜歡閱讀日本作家荒井良二的作品,當中的《今天的月亮好圓:大手牽小手》是我的最愛。繪本內有少量的句子,但簡單的故事配上繽紛自由的圖畫,讓人欲罷不能,或者我的創作風格受到他的影響。
記:覺得自己哪一本作品最特別、最有心思?
Joanne:《我的下雨天》!故事關於小朋友送雨傘給父親時,沿途看見的人和事。我特別在故事內加入一隻小蝸牛,讓小朋友閱讀時會尋找這隻小蝸牛,同時希望透過蝸牛啟發大人思考自己在城市內的角色。希望香港人從這本書中,感受多點希望及溫暖。
記:創作無字繪本還是創作普通繪本較難?
Joanne:創作無字繪本的難度較大,因為作家要自己思考故事及主題,不過自由度會相對較大,作家可以自己決定故事內容。相反普通繪本只須按照出版社提供的素材創作插畫。我創作時會先簡單寫數句故事主題,再按主題畫草圖上色。不過我有時候擔心無字繪本出現「睇唔明」的情況,會讓編輯及家人試閱並給意見,希望畫出大人小孩都有感受的故事。當中《我的下雨天》主題就經過多次修改,創作時間長達數年。
記:大人繪本與小朋友繪本的分別?
Joanne:以大人為目標對象的繪本會側重內容,盡量豐富故事內容,讓大人一看再看,而小朋友的繪本內容較生活化及顯淺。假如家長與小朋友一起閱讀《My City》,家長不妨引導孩子尋找書中的不同物品,例如是「洗衣機在哪裡?」,增加互動性。
記:未來創作計劃?
Joanne:未來想畫更多有關希望的繪本,故事情節可能是關於主角在灰暗的公園地底下發現一些東西,不過細節仍未定下,加上草圖與主題不太合得來,所以仍然需要時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