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私有化|滙豐以每股155港元,溢價約30%提出將恒生銀行私有化。(資料圖片)
滙豐控股(005)及恒生銀行(011)今早發布聯合公告,滙豐建議以每股155港元,溢價約30%將恒生私有化。計劃完成後,恒生將撤銷在香港市場逾50年的上市地位。此消息一出,立即震撼整個金融界。到底甚麼是私有化?滙豐私有化恒生有何好處?恒生會否再度裁員,本文將同你一一拆解。
恒生私有化|何謂「私有化」?
所謂「私有化」,是指將一間上市公司,透過收購或股份轉讓等方式,轉變為由私人股東或單一機構持有的過程,使其從公開市場下市,終結公眾所有權的狀態。此一程序通常由控股股東(即大股東)主動提出,旨在向市場上的散戶及其他小股東全數收購流通在外的股份,隨後撤銷該公司的上市資格,使其成為不公開交易的私人企業。
恒生私有化|私有化4大優勢
企業選擇私有化,通常基於以下幾項戰略目的與好處:
首先,價值重估與資產優化。當公司股價被市場長期低估,或其帳上擁有大量未被充分認可的資產時,若大股東與管理層對公司長期前景極具信心,便可能認為將公司私有化更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毋須受制於公開市場的短期估值。
其次,能有效提升決策效率與營運靈活性。私有化後,企業在制定策略與執行決策時,將不再受到上市規則、頻繁的監管審查以及眾多公眾股東意見的掣肘,決策流程得以大幅簡化與加速。
第三,能夠降低運營成本,因上市公司或需按季、按半年公布業績,讓公眾審視。這些都構成可觀的營運成本與管理壓力。私有化後,私有化後可以免卻相關成本,企業可專注於長期發展,不必過度關注短期股價波動。
第四,則是有利於保護商業機密。私人公司毋須公開敏感的財務數據或業務細節,既能減少公眾監管,更有助於在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保護自身的競爭優勢。
恒生私有化|私有化兩大挑戰
其一,是可能限制融資渠道。因為公司一旦私有化後,企業將難像上市公司一樣,通過發行或增發股份等方式進行大規模融資,資金來源可能轉為依賴銀行貸款或私募,靈活性相對受限。
其二,可能損害小股東利益。若收購價錢不合理,抑或大股東利用優勢地位壓低收購價,則可能損害廣大散戶與公眾股東的合理權益。
恒生私有化|私有化關鍵條件
首先,在「恒生法院會議」上,需獲至少75%有投票權的計劃股東贊成;同時投下反對票的股東,其股份比例不超過所有無利害關係股份總投票權的10%。
而且,私有化成功還需一些條件,包括所有必要的第三方同意或由相關方豁免;並無任何機關採取、提起、實施或威脅,作出任何行動、法律程序、訴訟、調查、查詢或轉介等。
恒生私有化|私有化何時完成?
滙豐公告,在所有條件達成的前提下,預計私有化建議將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實施。同時,所有條件必須在2026年9月30日(條件最終截止日期)或之前達成或豁免,否則計劃將會失效。
恒生私有化|滙豐要處理恒生壞賬?
據恒生銀行財報顯示,其壞帳問題確實存在。截至今年6月底,恒生銀行已作信貸減值的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達到250.12億元,較半年前增加52億港元或26%,「具風險貸款」達660億元。據恒生銀行中期業績公告,6月底的總減值貸款為550億元。
儘管如此,滙控行政總裁艾橋智強調,私有化計劃與恒生的壞帳問題無關。他形容此次出價的30%溢價相當吸引,並指出收購價是恒生帳面值的1.8倍,遠高於香港任何一間同業的估值水平。
恒生私有化|滙豐會再提高收購價?
滙豐已表示,私有化計劃對價將不會提高,滙豐控股及滙豐亞太亦不保留提高計劃對價的權利。私有化後,恒生將成為滙豐的全資附屬公司。恒生銀行於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擬將撤銷。
恒生私有化|對滙豐恒生派息有無影響?
滙豐表示,私有化恒生的交易,不會影響滙豐2025年的股息支付率,但滙豐預告未來3個季度內不再啟動任何進一步的股份回購。至於恒生銀行的股東,將獲得2025年第三次中期股息,該股息不會從計劃對價中扣除。
恒生私有化|恒生品牌會否消失?
滙豐在公告中指,十分尊重恒生銀行的獨特地位,計劃繼續透過滙豐及恒生銀行兩大品牌,服務香港市場。因此,恒生銀行將保留其根據香港銀行業條例所獨立獲授的持牌銀行認可,並維持獨立的企業管治、品牌形象、獨特的市場定位,以及分行網絡。
恒生私有化|恒生現有客戶會否有影響?
私有化屬於股權的操作,對一般恒生銀行的客戶而言,沒有即時及直接的影響。
恒生私有化|恒生會否再裁員?
滙豐行政總裁艾橋智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會繼續在香港人力資源方面進行投資,私有化後相關的協調效應可以透過再聘請及培訓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