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兒童健康飲食報告卡
香港學前兒童的飲食健康狀況近年備受關注。調查發現,近半數學前兒童蔬果攝取量未達標,且普遍有吃零食的習慣。為全面評估本地情況,本會研究團隊制訂了《學前兒童健康飲食報告卡》,採用國際通用的字母評分制度(A至F,±為5%區間),涵蓋飲食模式及家庭飲食環境。研究比較香港、澳洲、新加坡及美國共2,059對家長與學前兒童的數據。
研究結果:香港整體表現良好,但飲食多樣性不足
香港整體評分為B-(良好),與澳洲並列首位,優於新加坡及美國(均為C+)。然而,在「飲食模式」方面,香港學前兒童在五大類食物的攝取多樣性表現最弱,評為F(差劣)。
家長食物選擇意識較高,但零食管理有待加強
在「家長食物選擇與烹調」方面,香港表現達A-(優秀),為四地中最高。然而,僅半數家庭會限制不健康零食的供應(C-尚可),增加兒童攝取零食的機會,增加肥胖風險。
家庭用餐環境須改善
近八成家庭允許學前兒童用餐時使用電子設備或玩玩具(D-欠佳)。專家建議,家長應減少分心因素,營造專注用餐環境,有助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結論與建議
香港學前兒童健康飲食行為雖整體達「良好」水平,但在飲食多樣性及用餐環境方面仍須加強。建議家長積極營造健康飲食環境,減少高糖高鹽高脂零食,並避免用餐分心。
作者為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科學及研究委員會委員尹詠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