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04 04:30:22
日報

從中醫看「晚睡傷肝」之說

分享:
晚睡傷肝

從中醫看「晚睡傷肝」之說

坊間流傳一句話:「晚睡會傷肝」,不少人對此嗤之以鼻,甚至覺得只是「無科學根據的偽命題」。在中醫角度,這種說法其實有其理論根據,只是需要跳出單純解剖學的框架,從宏觀、功能性及時間性角度理解中醫對「肝」與作息的認識。

《黃帝內經.五藏生成篇》云:「人臥則血歸於肝。」《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古籍一致強調:夜眠時血液歸藏於肝,得以疏泄修復;若久熬夜,血不歸肝,陰陽失衡,便見目乾、易怒、經痛、筋急等「肝失調達」現象。

adblk5

須知中醫之「肝」不只是解剖器官,而是一套主疏泄、藏血、調情志、養筋目的功能系統。「子午流注」認為晚上11時至凌晨3時為肝膽經運行高峰,應入睡養陰;若仍用神過度,等同錯過「保養時段」,久之可誘發失眠、焦慮、暗瘡及月經不調等問題。

有人辯稱「凌晨兩三點睡,只要睡滿8小時」即可補救。但人體修復講究「時辰」而非單計時數。天地陰陽晝夜更替,人體需與之「天人合一」;黎明後陽氣升騰,即使補眠,修復效率亦大打折扣。現代研究亦證實,熬夜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干擾自律神經,與中醫所謂「肝火旺」不謀而合。

「傷肝」多屬功能性預警,未必立即形成器質病變;化驗指數或許正常,但症狀已暗示氣血運行不暢。「晚睡傷肝」並非迷信,而是一種符合中醫陰陽節律與經絡理論的生活觀。真正的養生,從來不只是補品與湯水,更關鍵的是順應天時、調整作息,讓身體回歸自然節奏。唯有如此,方為真正的「治未病」。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