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醫學文獻主張,不建議在稍微有尿意時就去廁所。原因是這時膀胱內的尿液還不到容量的一半,如果習慣了在這時候排尿,可能影響膀胱的儲存功能及膀胱壁的彈性。上周已解釋過膀胱容量約有300至500毫升,到大約六成滿左右,才開始有真正的尿意,感覺需要上廁所。
有些人習慣即使沒有尿意,也會刻意上廁所。這可能令膀胱也習慣了在尿液低水平就收縮,變成排尿次數愈來愈密,但每次上廁所的尿量不多,沒喝多少水就想上廁所。
因此,適當有序的忍尿,可以訓練膀胱的伸張;持之以恆的訓練,可以逐漸增加膀胱的容量,同時改善膀胱的控制力,增強膀胱功能,以回復正常的小便習慣及改善尿失禁。
怎樣才是適當有序的膀胱訓練?
先要釐訂目標:每3至4小時小便一次。
建議做法是:
- 起床後、睡覺前,都先上廁所。
- 把日間上廁所的間隔逐步拉長,不要在感受到尿意時立即上廁所,稍為忍一忍。
- 定時喝水。
- 避免飲用刺激膀胱的飲品,如咖啡、酒精、濃茶。
- 在稍有尿意時,分散感覺,例如閱讀報章、雜誌、看手機等。
謹記訓練目標是每3至4小時去一次廁所,而不是死忍。秘訣是持之以恆。
(憋尿是好是壞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