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女性多結節
結節在醫學上是指小而堅實的團塊,結節可出現於身體的很多位置,例如肺、甲狀腺、乳房、子宮等組織。
中醫認為此病多歸結於「鬱」,涵蓋了氣鬱、痰鬱和血鬱。足厥陰肝經「循喉嚨」,甲狀腺位於頸部兩側,位於肝經循行之所。乳房處於胸脅部,在經絡上主要屬於肝經、胃經。子宮,又稱胞宮、女子胞,位於小腹,肝經走行「抵小腹」,因此子宮問題也於肝息息相關。痰氣搏結於頸則為「癭瘤」,氣血滯於乳絡則為「乳癖」,瘀血阻滯於胞宮則成「癥瘕」。
女性較之男性情感細膩、敏銳,尤其是育齡期女性在社會環境的壓力下常易生氣動怒、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氣機鬱滯,影響氣血運行,肝鬱克脾,脾運失常,痰濕內生,使氣、痰、瘀發於病灶,則變為結節。因此「諸結癖瘤,皆屬於鬱」。憂慮多思,體內氣機失於調和,因而誘發疾病,導致現代女性各種結節、增生、腫塊多發。
治療上可採取針藥結合的方法,可選取膻中、太沖、足三里、血海等疏肝調氣、化痰化瘀等穴位,藥物上可選用柴胡、枳殼、香附、浙貝等散結理氣,平時可多食用綠色蔬菜、煲佛手瓜陳皮豬骨湯、沖泡玫瑰花茶疏肝活血。重點還是避免捱夜,盡量保持心情舒暢、調整心態,接近大自然並加強鍛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二級講師王譽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