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皮病:讓皮膚變成石頭的疾病
近年,香港藝人林芊妤在社交媒體上坦承自己罹患硬皮病,引起關注。她在媒體上透露,曾因情緒低落與壓力過大,導致小腿出現白斑,最終被診斷為系統性硬化症。經過積極治療與生活調整,最終超越疾病,回到熒幕前。她的分享不僅讓公眾認識這種罕見疾病,也鼓勵了許多同樣面對困境的患者。
硬皮病,全名「系統性硬化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誤判敵人,攻擊自身組織,導致膠原蛋白過度堆積,讓皮膚和器官變得僵硬。這種疾病不只影響皮膚,還可能波及肺、心臟、腎臟與消化系統,因此被稱為「系統性」。
硬皮病主要分為兩型:局限型與瀰漫型。局限型通常影響臉部與手部皮膚,進展較慢;瀰漫型則擴展至更廣泛的皮膚區域,且常迅速影響內臟器官。還有一種罕見的「無皮膚型」,患者皮膚看似正常,但內臟卻深受其害。
那麼,為甚麼會得硬皮病?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到明確答案,但普遍認為與基因、免疫系統失調及環境因素有關。近年來,硬皮病的年輕化趨勢引起關注。專家指出,現代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空氣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削弱免疫力,成為誘發疾病的溫床。
硬皮病的早期症狀常被忽略,尤其在年輕人身上。最常見的是「雷諾氏現象」:手指或腳趾在寒冷或壓力下變白、發藍,血液循環受阻。此外,皮膚可能出現緊繃感、光滑或蠟狀外觀,手指逐漸僵硬甚至彎曲。內臟症狀則包括胃酸倒流、吞嚥困難、呼吸急促與疲勞等。
雖然硬皮病目前無法根治,但早期發現與持續監測能有效延緩病情。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