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9-10 04:29:51
日報

神經鬆弛穴位按摩

分享:
神經鬆弛穴位按摩

神經鬆弛穴位按摩

現代人因長期工作壓力、情緒波動或熬夜,容易使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掌管心跳、呼吸、血壓及內臟運作,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二者如同陰陽,須協調平衡。交感神經主亢奮,提升專注力;副交感神經則負責放鬆抑制。若壓力持續,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副交感神經無法調節,便導致失調,常見症狀如失眠、心悸、腸胃不適及姿態性低血壓,尤其夜間明顯。此外,還可能出現頭痛、耳鳴、肩膀僵硬、四肢麻痺、焦慮等問題,影響身心健康。

從中醫角度看,自律神經失調多屬「虛證」,核心在「心」,因心主神明,心氣不足易致情緒不穩。陰虛也與肝腎不足相關,肝主謀慮、脾主思、腎主恐,五臟皆與精神情緒相連。壓力侵襲五臟,不僅身體不適,睡眠與精神也受影響,穴位按摩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自我紓緩方法。

以下介紹幾個有助於神經鬆弛的穴位按摩:

1.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有安神、醒腦、開竅之效。用拇指指腹順時針與逆時針各按摩50圈,每日2至3次,可緩解頭痛與緊張。

2. 四神聰穴: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共四穴,能健腦寧神。以百會穴為中心,用拇指指腹按十字形方向各推壓50次,每日2至3次,助清利頭目。

3. 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間,能寧心安神、和胃止嘔。用指腹按壓約2分鐘,每次4至5次,每日2至3次,有助心悸與胃部不適。

adblk6

4. 神庭穴:在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安神定志,緩解緊張。按壓2分鐘,每次4至5次,每日2至3次。

5. 神門穴:在手腕橫紋內側凹陷處,寧心安神。按壓2分鐘,每次4至5次,每日2至3次,助改善失眠。

因個人體質不同,治療方法亦有差異,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以確保安全與效果。搭配規律作息與情緒管理,更能促進健康。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譚伊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