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數魚湯的食療
時常有讀者問,最近你教的湯水主要用豬骨,我可以用其他肉類嗎?
其實只是因為豬骨易買,也是廣東湯中常用材料,我以它為例子,大家烹飪時可將食譜中的豬骨轉為其他肉類。例如我自己每周的湯水,豬肉、牛肉、雞肉(或其他禽類)和魚肉,會平均分配,令家人享用不同食物,營養也會較勻衡。
我個人是較喜歡用魚來作湯,因為它肉質軟,容易消化。
在中醫食療中,魚類不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其性味歸經與功能效用的差異,成為多種疾病調理與體質改善的重要食材。
先說鯇魚,它能補益氣血,暖胃和中,入胃、肝經,適合氣血虛弱、胃寒者食用。常見食療如鯇魚尾煲花生,有助產後婦女通乳;節瓜鯇魚尾湯則適合夏秋季健脾祛暑,改善食慾不振。
鯪魚則益氣活血、健筋骨,性甘溫,入肝、脾經,適合春天回南時節筋骨痠痛時食。鯪魚煲粉葛湯可清骨火、舒筋活絡,葛湯可降血壓,適合高血壓患者作食療。最近,有中年年男性病人,出現小便乏力,中藥調理,配合鯪魚黑豆湯食療調養後,小便不利明顯改善。
鯽魚健脾利水,適合脾虛水腫、產後乳汁不足者。例如赤小豆鯽魚湯利水消腫,可調理腎炎水腫;肝炎或肝火多的病人,綿茵陳煲鯽魚湯則祛濕熱、退黃。鯽魚味鮮骨少,湯渣我當它是上菜呢。
生魚是老一輩人病後、手術後的理想食材。它能促進傷口癒合,不過我自己也好久沒食它了。現在遇病後、手術後的病人,我通常會介紹他們食石崇魚,因為石崇魚膠質多,對傷口癒合速度或者無生魚快,但疤痕較平滑,而且能今皮膚和面色好。
回想起來,原來煲魚湯養生也有潮流,看你喝甚麼魚湯,能知道你是甚麼時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