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香港人兒時都有接種卡介苗,手上還留有「卡痕」,從小就知道卡介苗是用於預防結核病的。可是,原來卡介苗還可以用於膀胱,不是作為疫苗,而是為了降低膀胱癌的復發機會。
這種膀胱內卡介苗(BCG)免疫療法,與上周談到的膀胱化療藥灌注,可謂異曲同工,都是在進行保留膀胱的腫瘤切除術後,為免腫瘤復發而進行的輔助治療。
不過,它發揮作用的原理,卻與化療大相逕庭。卡介苗療法,屬於免疫療法的一種,原理是利用卡介苗,在膀胱內引起局部反應,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以消滅癌細胞。此療法適用於治療淺表性膀胱癌。
它的使用方法與膀胱化療藥灌注相若。利用尿導管,把液狀的疫苗直接輸入膀胱,藥物需在膀胱內停留約兩小時;療程分六星期進行,每星期一次。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膀胱疼痛、血尿、尿頻、小便赤痛、咳嗽、發燒、發冷、噁心、關節疼痛、皮膚出疹,以及類似感冒般的症狀,或感到疲倦。通常副作用會持續數天。
倘若膀胱癌已不幸擴散、轉移,則仍可進行化療。這種第四期膀胱癌的化療,是一種全身化療,採用靜脈注射方式進行,能緩解癌病的不適症狀及改善生活質素,但副作用也不少。
全身化療也有助於控制癌細胞不再惡化,有效率為40%;遺憾的是多數不能治癒癌症。這種化療有不同的常用方案,常用藥物有:Adriamycin 阿黴素、Epirubicin 泛艾黴素、Mitomycin C 絲裂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