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思韵苦練韓語與手語,夥拍池承炫挑戰韓片《Bluefish》。
「青黃不接」這四個字,在香港娛樂圈就好似一道永恆咒語。只要電影不賣座,劇集冇收視,它就會在觀眾腦海中浮現,像是命運一樣不可避免,用來解釋眼前所見。不過,近年其實愈來愈多新生代演員,用行動拆穿這個用來偷懶的藉口,他們證明香港新人不是沒有價值的「乜水」,只是本地觀眾和市場,仲未學識怎樣欣賞新人。
蔡思韵就是其中一個最明顯例子。如果你有留意釜山電影節新聞,就會知道她將夥拍實力派韓國演員池承炫,參演由李相薰執導的電影《Bluefish》。角色係一名因家暴而失語的母親,既要操練韓語,又要學習手語,肯定有大量發揮空間。香港市場可以給她的,好多時都只是「嬲阿爸掛住拍拖嘅阿女」或者「老公死咗要走難嘅寡婦」等配角,但韓國導演一眼睇中了她,直接讓她做全片靈魂人物。其實她早就參演過好多台灣劇集和電影,例如Netflix的《誰是被害者2》。這樣的CV,今次再挑戰韓國電影,九成九交到貨。到時如果真係交得靚,你們仲好意思講香港新生代唔掂?
蔡思韵的男友劉俊謙就是另一個教材。《幻愛》之後,他進軍台灣市場,短短時間就連續拍了好幾套作品,例如電影《小曉》和Netflix劇集《此時此刻》,套套都獲得好評,其中《此時此刻》更令他在當地打響名堂。劇中,他飾演一名從香港來的外送員,患有聽障,把純愛宅男詮釋得絲絲入扣,圈粉無數。之前他憑《九龍城寨之圍城》打開內地市場,現在又憑《長安的荔枝》進一步為人認識,相信好快就可以名副其實做到紅遍兩岸三地。
除了蔡思韵和劉俊謙,仲有好多例子證明「青黃不接」是偽命題,甚或是本地觀眾的偏見。好似鍾雪瑩憑《看我今天怎麼說》贏金馬影后,就明顯意味住其他地方的影壇係想睇到香港的新面孔,而不是好似香港觀眾般,好多時用「未聽過呢個人」做理由拒絕入場,再轉個頭話「香港冇新人」、「香港冇造星能力」。
最近有套戲就真心中了這個魔咒,講的就是柯煒林、陳穎欣、ANSONBEAN等主演的新片《觸電》。電影開畫票房僅得5萬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觀眾不買新生代演員的帳,覺得電影沒有黃子華、劉德華等大牌明星就不值得入場。
講真,觀眾要再教育。再教育甚麼?就是要學識,新人不等於次貨。韓國觀眾可以讓名不經傳的新人主演愛情劇,荷李活都經常用新臉孔去尋求新鮮感,只有香港仲習慣要「熟口熟面」來搵安全感。結果,新人永遠跑不到數,觀眾繼續老屈業界「青黃不接」。觀眾不是無辜,你每次用荷包投票,話給市場知「我唔想睇新人」,市場就會不斷萎縮。
其實香港演員要外闖,某程度上都係被本地觀眾逼出來。要真正打破「青黃不接」這個偽命題,靠製作人肯冒險是不夠,更要靠觀眾重新教育自己,因為如果觀眾不試,所謂「青黃不接」,其實不是演員未夠班,而是觀眾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