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5-15 04:31:56
日報

中國要減少對出口依賴 才不至受制於外國關稅

分享:
中國要減少對出口依賴 才不至受制於外國關稅

中國要減少對出口依賴 才不至受制於外國關稅

中美在日內瓦的貿易談判雖然很快就取得協議,但結果並非最為理想。中國產品輸美雖然獲得90天的對等關稅的緩衝期,但仍得在特朗普上台前的基礎上增加30%入口關稅。相比其他國家在緩衝期間只增加10%,中國要多付20%關稅。另一方面,美國輸華的貨品卻一律只增收關稅10%。這樣的差距很難稱得上對等。中國的談判代表,應趁美國急於想有中國產品輸美的時候,爭取把美對華的關稅退回到特朗普二次上任前狀況。現在讓美國入口商可以及時補貨,就很難再在緩衝期的談判中,爭取到更好的條件。

本來,只要出口國的製造商堅守出貨價不減,入口國無論徵多少關稅,都沒法傷害出口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入口國所收的關稅只好由入口國的入口商來承擔,然後再轉嫁給入口國的消費者。

問題是中國製造業發展有點過度,自己內部的競爭非常激烈,削價求售的情況時有所聞。有時一些廠家為了把競爭對手趕絕,甚至不惜做蝕本生意,那就會益了入口商,間接為入口商承擔了關稅。

過去,中國的廠商在面對外國增徵關稅時,所採取的應對方法往往是設法進一步壓縮生產成本,包括降工資、減租金、壓原料價、延數期、拖社保等。這其實並非應對外國加關稅的好方法,因會導致關稅的成本大部分由中國廠家來承擔,對中國不公平。

adblk6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可以出手干預,以免自己內部的競爭益了貿易對手。中國政府可考慮外國的負擔能力,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徵收出口關稅。外國徵多少入口的關稅,中國就收同樣比率的出口關稅。這樣,中國生產廉價產品的優勢,就不會全部益了貿易對手,中國政府自己亦起碼可以平分春色。外國知道中國政府會收對等的出口稅之後,相信一定不敢輕率調高對中國的入口關稅。

徵收這種方式的對等稅,效果會好過向從外國入口的商品增徵關稅。因為,中國入口的當然是本國有需要的產品,中國政府沒有道理去增加這些本國有需要商品的入口成本。中國對入口商品收零關稅,可證明中國真心支持自由貿易,並藉此向外國爭取同等待遇。

adblk7

以上其實只是短期措施,長遠而言,必須調整中國的產業結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中國才有能力免受外國關稅的制約。中國應更多地利用自己的產能,去服務自己的人民,而不是只着眼於賺外匯。

如果中國的經濟單憑內循環已可以健康地持續發展,就不用仰入口國的鼻息。一個真正發達的國家,應有能力在出口時徵收關稅,而不是只能在外國產品入口時強徵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