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星期出席了The Monsters和香港機場聯乘的巡迴展開幕禮,該系列風行全球,以香港作為環遊世界的起點,實在合適不過。
The Monsters以西歐精靈為意念,最為人熟悉的形象是Labubu,由於有港人參與創作,大家自然有特別親切的感覺。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文化創作的土壤卻不薄弱。數十年前,本地漫畫家王澤創作了漫畫人物「老夫子」,至今歷久不衰,成為每一代人成長期的精神食糧。
文化創作的土壤要具備複雜元素,當中傳播力是不可或缺的養分,有了傳播的助力,不同基因的設計、創作就可以逢教成長,憑著自身的生命力,發展為參天巨樹,遠近皆見。從歷史經驗見到,商業逢勃、交通發達,是傳揚文化的有利條件,正如絲路上的商城,雖然可能位處乾旱的沙漠,一樣能孕育出無數精美的詩詞、音樂和藝術工藝。
隨著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文化創作重心不斷轉變。然而,傳播和推廣仍然是無法取代的資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香港的條件仍然是得天獨厚,也解釋了為何國際矚目的設計會以香港作為宣傳的起點。
在優厚條件的背後,香港在文創中心的挑戰不小,最直接是本地市場細小,人口不算多,就連媒體在鄰近地區急起直追下,都顯得資源匱乏。同樣的情況,在興盛多年的亞洲四小龍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香港受制於經濟規模,就必須以政策、教育、環境等條件配合競爭,社會對文創的重視、支持和投入是最重要的推動力。
近年特區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加大投入,設立專屬政策局統籌其事,成績逐漸顯現。每年在貿易發展局、康文署等組織的活動不斷增加和優化,配合民間不同行業參與,令文創產業愈來愈有生命力。上周六,由紡織業聯會推動的時裝設計比賽《剪裁魔法師》推出第2季,吸取了上次經驗,增加了閃購等活動,令比賽變得更有立體感,為時尚之都添加了生氣。
當香港朝向金融、科技中心罪急速發展,會與文化、創意、娛樂的興盛產生互利共生的作用,做到聯繫世界、開放共融,人文薈萃,香港才能朝向前所未有的國際高度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