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星期筆者接受貿發局邀請到會展中心考察樂齡科技,展區內的參展商多是本港中小型科創企業,他們將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融入了樂齡產品的當中,意在為長者於生活上提供便利。但筆者與他們進行交流發覺,他們在本地樂齡科技產品市場及中小企出海方面遇到困難。其中原因是覺得樂齡科技的應用在香港社會並不普及,認為政府可以給予中小型科創企業更多支援。大多參展商都想政府幫助他們在社區普及樂齡科技概念,及幫助他們與本地院舍進行溝通配對。
展覽中最特別的攤位,是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的長者生活模擬體驗,通過佩戴模擬裝置,筆者感受到長者視力、關節及肌肉上的生理限制,處理簡單日常事務也倍感吃力。筆者認為,這提醒政策制定者及立法會議員在制定政策及審議法律時,應秉持一顆同理心。除諮詢業界專家外,更應重視長者實際建議。例如,政府在設計無障礙設施時,可邀請樂齡義工參與測試;或在推動本地及跨境安老政策時,可定期對參與計劃的長者進行訪談及進行諮詢。
參展商的反饋,揭示政府現時推行樂齡政策、發展銀髮經濟,在政策聚焦及頂層設計上仍不足夠,未能將民生需要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本港銀髮領域經濟潛力巨大,政府應該從更高的層面定義樂齡政策,推動本港銀髮經濟的發展。筆者希望,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協同更多政府部門,實現跨部門合作,形成政策合力,促進民生及經濟向前,共同努力打造香港成為亞洲銀髮經濟的典範城市,提高市民生活安老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