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18 04:31:57
日報

優化置業梯階方向正確 活化居屋助力轉買私樓

分享:
優化置業梯階方向正確 活化居屋助力轉買私樓

優化置業梯階方向正確 活化居屋助力轉買私樓

解決房屋問題可謂歷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除提及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外,還推出多項措施,包括調整綠白表配額比例、擴大白居二配額等。這些政策以豐富置業階梯、促進向上流動為主軸,值得肯定。然而,報告在協助居屋業主進一步向上流動、晉身私人市場方面著墨不多,例如早前地產建設商會提出的寬減細價樓印花稅建議並未獲接納,這對於鼓勵市民從受資助房屋走向自主置業而言,無疑是更為關鍵的一環。

行政長官在發表施政報告時強調,保障市民基本住屋需求是政府首要目標。隨著公營房屋供應增加,當局將按部就班協助市民置業。新一份施政報告確實提出多項便利公屋戶置業的措施,包括將居屋綠白表比例由4:6調整至5:5,以增加綠表配額;白居二配額亦相應增加,下期起將額外提供1,000個名額,其中500個預留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在公屋供應方面,2026至27年度起的5年內,公營房屋建屋量將達18.9萬伙,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加80%。預計下年度公屋輪候時間將進一步下降至4.5年。公屋無疑讓基層家庭享受極低廉的租金,能夠支配自己的收入作其他用途,按香港現時人口比例,這樣的房屋福利堪稱世界之最。對輪候中的基層市民最簡單直接的幫助,是盡快騰出現有公屋單位,以免進一步加重政府的財務負擔。長遠而言,公屋總數應設上限,在100萬個封頂,之後新建的公營單位全作為出售。此舉可使公屋真正成為安全網,並鼓勵居民透過不同渠道自置居所,逐步邁向私人市場。然而,是次報告並未就此訂立清晰指標。

adblk6

報告中提出的「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是一項具針對性的措施。年滿60歲並擁有資助出售單位10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賣樓後於第二市場免補地價購買一個較小或偏遠的單位。雖有人批評此為雙重福利,但在人口老化的背景下,許多長者將資產積累於居屋之中,此計劃實為切合社會需要的權宜之策。計劃設有居住年限等細緻要求,既能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予有需要家庭,亦能協助獨老或雙老家庭利用資產自食其力。事實上,子女成家後多不願與父母同住,長者對居住面積的需求亦較低,此措施正好回應這一社會變化。

此外,房委會及房協將推出先導計劃,允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10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未補地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的白表申請者,名額共3,000個。此舉有助減少空置單位,促進資源運用。若試驗成效理想,應進一步擴大名額,使居屋單位更充分發揮作用,滿足有需要人士的居住需求。

隨著樓宇老化,加快重建舊型公屋實屬迫切。彩虹邨重建需時二十多年,而其他樓齡較高、狀況更差的屋邨更應盡快商討重建方案。是次報告提出將模範邨納入重建議程,反映政府有意於市區物色合適的公屋重建項目,此方向正確。以彩虹邨重建為例,若只興建公營房屋,難免浪費市區珍貴土地資源;模範邨重建可考慮將部分土地用作私人住宅發展,透過賣地收入補貼公營房屋開支。

adblk7

房屋政策應以接駁置業階梯為核心,惟今次施政報告在協助居屋業主晉身私人市場方面仍有不足。現在沒有刻意的政策推動,都有不少中產階層致力去自置物業,反映香港社會具有強大的向上流動基因。若政府能加以疏導,例如允許居屋業主在購買自住私樓時豁免印花稅,將有效加速社會流動,騰出更多公營房屋資源,逐步改善市民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