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5-23 04:30:38
日報

共建無煙都市的理由

分享:

特區政府提出的《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以「控煙10招」為核心,總算是城市文明發展的一次具體體現。從擴展禁煙區至公共交通候車處、幼兒中心及醫院周邊,到嚴禁向青少年提供煙草產品,這些措施其實已是遲來的春天。今次政府是做實事,實現生活場景禁煙。

新規例將直接改善市民的日常體驗。試想清晨時,市民在巴士站候車卻被迫吸入前方不知名人士二手煙,就算不提有害健康,也會感受到這些味道是從他口鼻中噴出的,真是非常核突噁心。我家附近是一家幼兒園,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吞雲吐霧的阿伯,他應該是在等孫兒放學,其他家長雖然沒有作聲,但就無人敢企在他周圍,大家都可想而知這位阿伯的受歡迎程度。

擴大禁煙範圍正是對這些痛點的正義呼應。國際不同的醫學研究早已證實,二手煙中的有害物質可引發心血管疾病與呼吸道問題,而密閉空間的煙霧擴散效應更會加劇危害。新措施通過明確劃定禁煙區,除為長者、兒童及病患等群體提供實質保護外,其實對一般人也是一種健康的福音。

另外須正視新型煙草產物,最重要是阻截青少年成癮。今次條例首次將「另類吸煙產品」納入規管。這些產品以科技感包裝及果味選擇吸引青少年,實質仍含尼古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毒素。有日本研究顯示,加熱煙釋放的超微粒子可深入肺部組織,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風險。更令人憂慮的是,本地大學也已有調查發現,青少年使用加熱煙後轉吸傳統香煙的機率近五成,形成「成癮階梯」。此次修例禁止管有及向未成年人供應此類產品,正是防患於未然之舉。  

adblk6

對於「控煙影響商業」的疑慮,國際經驗給出明確答案。新加坡實施嚴格控煙後,餐飲業客流不減反加,家庭客源上升三成;瑞士通過「無煙世代」立法,同時保持旅遊業競爭力。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營造無煙環境既能降低醫療系統負擔(每年吸煙相關醫療支出逾53億港元),亦可增強城市吸引力。試想在摒除煙味後,用餐、辦公區等休憩空間空氣清新,員工工作效率自然提升——這才是可持續的發展之道。自由並非無限,當個人行為威脅他人健康時,社會有責任劃定合理界線。香港曾成功推動室內全面禁煙、消除隨地吐痰陋習,證明市民具備推動社會進步的智慧與決心。此次修例若能落實,不僅保護下一代遠離煙害,更將鞏固香港作為健康城市的國際形象。讓我們攜手建設真正以人為本的無煙環境,讓我們的家園煥發出更純淨的光彩。 

adblk7